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徐清泉:【国家智库看两会②】以先进文化价值引领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日期:2017/03/09|点击:31

  

先进文化价值对于社会治理,特别是对于超大城市的基层社会治理,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这是近日全国两会召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由文化话题及基层社会治理话题,引发出的一个深度思考。

上海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书记孙跃明,在向大家汇报当地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的鲜活实践时,说到了村里依托奉贤“贤文化”底蕴,“以家训带家风,以家风树村风,以村风扬民风”带来的可喜变化。总书记对杨王村的作法,对“奉贤”地名古意所倡导的“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价值取向颇为首肯。

的确,正如孙跃明以亲身体会昭示出的那样,只有价值取向正确了,发展动力才会无限。无疑,先进文化价值,对于引领总书记所说的“超大城市”的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十分显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先进文化价值是催人奋进前行的精神动力

先进文化价值,顾名思义,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践成果中,最具先进性、最有生命力、最能彰显正能量的部分,也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辉煌,向这个世界贡献出了具有极强实践性的文化价值体系,其中以孝、悌、敬、诚、善、恭、礼、谦、宽等为突出表征的“孝贤文化”,就充分体现出了东方文明风范的传统美德。

在这些传统美德中,有不少都以精神融入的方式,成为了影响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先进文化价值滋养。如在我国大力倡导并普遍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的表述中,人们或多或少能够领略到中华传统美德隐现出的恒久魅力。不言而喻,先进文化价值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既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中凸显出的内涵精华,又始终是催人奋进前行的精神动力。

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既是关键也需文化引领

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上海要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要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总书记的指示可以说是点到了上海城市发展中的两大“痛点”,那就是需要把握其规律的“超大城市”,以及需要更加深入认真地付诸实践的“精细化治理”。

显然,这种抓痛点的作法,是对既往管办模式的超越。对基层社会治理而言,“精细化治理”的深意和妙处,就在于将治理功夫用到了社会边边角角、由大到小的方方面面和细微之处,甚至落实到了一个个具体的单位人和社会人。

也正因此,要想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终端着力点落在人身上,就必须突出文化的引领作用。“以文化人”方可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上海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的相关实践,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将文化联动共建融入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又是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的“超大型城市”,将文化的自觉自信特别是联动共建有机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用先进文化价值引领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必进法门。

事实上,上海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文明资源,其江南海派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及改革开放文化等,都是其概括提炼先进文化价值的无尽来源。被上海市民普遍认同的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以及上海城市价值取向——“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等,均与此来源密切相关。上述精神取向,与我国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诉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构成了影响乃至引领上海未来走向的先进文化价值体系。

要让这些先进文化价值真正在广大市民群体中间实现——入心、入脑、入行、化为其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就必须以升级版新方式,按照超大型城市的独有规律,以“文化联动共建融入”为抓手,来落实基层社会治理。

具体说就是:对既有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协调机制进行“扩容升级”,将公共文化服务与城乡社会综合管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及社会志愿者体系建构运营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街区、社区、校区、厂区、园区、营区乃至教区等联动共建文化的新格局。一旦做到了这一点,以先进文化价值引领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就将会变成令人欣喜的现实。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来源:文汇  201738

 

文字:徐清泉|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