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毕旭玲: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看中华神话的影子

日期:2017/03/03|点击:57

  

摘要

“仙侠”热在当代社会的兴起,体现了以传统神话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对时代精神的深层次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读者和观众,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作为传统神话的当代传承,仙侠题材作品是宏扬传统文化,加强民族与国家的认同,也是有一定正面价值和意义的,因此应该对其因势利导,发挥其好的一面,并尽量消减其负面能效

 

近期,仙侠剧《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正在各大卫视热播。根据该剧官方微博的消息,到223日,该剧的全网播放量已经突破200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生三世》掀起了又一个全民追剧的热潮。

2005年的《仙剑奇侠传》开始,仙侠题材的影视剧就层出不穷,比如2009年的《仙剑奇侠传三》,2012年的《轩辕剑之天之痕》,2014年的《古剑奇谭》,2015年的《蜀山战纪》和《花千骨》,无一例外地火爆荧屏。除影视剧外,仙侠题材的网络小说和电脑游戏也大受欢迎。《三生三世》就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而《仙剑奇侠传》则改编自同名电脑游戏。

比起影视剧来说,仙侠题材更早出现在小说中。当代仙侠题材的鼻祖是民国初年还珠楼主所写的《蜀山剑侠传》。但直到当代网络文学兴盛以后,仙侠小说才得以发扬光大。早期仙侠小说,如树下野狐的《搜神记》、萧潜的《缥缈之旅》、萧鼎的《诛仙》等都曾在网络上掀起热潮,其中《缥缈之旅》和《诛仙》还被列入“网络三大奇书”和“网络四大名著”。从本世纪初开始,网络文学中的仙侠小说热不断升温。口碑好的仙侠小说不胜枚举,如《仙侠奇缘之花千骨》、《九州•华胥引》、《香蜜沉沉烬如霜》、《琉璃美人煞》、《落花时节又逢君》、《重紫》等。其中不少作品因影响力巨大而得到出版社、影视公司、游戏公司的青睐,被出版,被改编为影视剧和电脑游戏,在当代中国掀起了一场“仙侠”热。

当代“仙侠”热并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仙侠题材作品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的本源就是中华传统神话。以《三生三世》为例,其中处处可见传统神话的影子。比如女主人公白浅是青丘九尾狐一族。而青丘九尾狐的形象早已出现在记载了众多上古神话的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大荒东经》说:“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又如男主人公夜华不仅是天族太子,更是创世的父神与母神的小儿子。而父神与母神的事迹,与传统神话中的伏羲、女娲极其相似。从剧中导致男女主人公生离死别,具有毁天灭地能力的神器——东皇钟,又可以窥见传统神话中东皇太一的影子。东皇太一不仅是最高神,更是宇宙的本体,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量。《淮南子•诠言》篇说:“洞同天地,混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

当代仙侠题材作品实际上是在神话世界中展开的彰显侠义精神或讲述爱情传奇的故事。虽然此神话世界非彼传统神话,但却与传统神话一脉相承,具有大致相同的特点。当代仙侠作品对传统神话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谱系化,二是因果论,三是自律性。

首先来看谱系化。在仙侠世界中,所有的人物都以主人公为中心,形成庞大的谱系网络。谱系化同样也是中华传统神话的重要特征之一。比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为他们制造磨难的妖怪们,大都与解救他们的神佛构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

其次来看因果论。因果观念是绝大多数仙侠作品中指挥人物行动,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果论随着佛教进入中国后,与古代民众的灵魂观念、朴素的善恶报应观念相结合,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阴间地狱和六道轮回的想象就是此种结合的产物。

再来看自律性。当代仙侠作品展开的背景是幻想的神话世界。而支撑神话世界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就是人物的自律。大多数仙侠人物都能遵循一定的法则。这种法则被概括为“天道”。“天道”是仙侠世界的最高法则,无论神仙地位如何崇高都不能违背天道。天道看不到也摸不到,却是悬在每一个仙侠世界人物头上的利刃,因此仙侠人物大多很自律。自律性同样是中华传统神话人物的行为特点。

相传上古三皇之一的轩辕黄帝有四个妻子:正妃西陵氏,次妃方雷氏、彤鱼氏、嫫母。此外,黄帝并无其他风流韵事。而同样是最高神的希腊神话中的宙斯,虽然只有一个妻子,却以四处留情而闻名。比如他曾变身公牛吸引欧罗巴,化成金雨亲近达娜厄,变成羊人强暴安提俄珀,化身天鹅接近勒达等。相比西方神话人物的节操堪忧,中华神话人物显然自律性更强,很多神话人物都堪称道德楷模。

从上述三点来看,当代仙侠题材作品的确孕育自传统神话的土壤中。当然,“仙侠”热在当代社会的发生也不是偶然现象,它是传统神话与网络社会相结合的产物。首先,仙侠作品在传统神话中融入了来自网络社会的平等精神。当代仙侠作品与传统神话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可以缩小凡人与神仙的差别。传统神话主要描述神仙道佛的事迹,凡人大多只是作为陪衬。而在仙侠世界中,许多凡人可以通过修炼逐步靠近神仙,少部分人甚至可以成为神仙。这样的情节设定给普通读者或观众以自强自信的精神鼓励,与网络社会的平等精神相符,因而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另外,仙侠作品所建构的神话空间,与网络空间有相似之处,都是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虚拟世界。这些虚拟世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高度物质化的当代社会,可以起到舒缓现实压力,消解物质束缚的作用,有助于缓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仙侠作品因此具有其他题材作品所不具备的较强的精神感召力,一些仙侠作品甚至成为部分青年人的心灵归宿。

“仙侠”热在当代社会的兴起,体现了以传统神话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对时代精神的深层次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读者和观众,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作为传统神话的当代传承,仙侠题材作品是宏扬传统文化,加强民族与国家的认同,也是有一定正面价值和意义的,因此应该对其因势利导,发挥其好的一面,并尽量消减其负面能效。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来源:上观新闻  201733

 

文字:毕旭玲|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