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华文化家风家训家教传承话题,去年岁末我在台北拜访钱复先生时曾有过深入交谈。钱老先生认为,文化由人创造并规范人的价值认知与品性行为。台湾一直非常注重中华文化传承,注重家风家训家教,注重维系华人社会德行伦理规则,可近些年来发生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变化。中国人的文化主张先要学会做一个好人,成为合格好公民再融入社会;西方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凸显个性,主张个人自由、个人权利,放大到社会就是所谓民主,不能满足就要抗争。台湾社会引入并实践西方价值观,变得越来越浮躁,做人做事反应急、思考浅、容忍少、冲动多、怒气大,一些年轻人孤单易怒、不孝敬长辈、同性恋婚姻等,离中国人传统家庭观念、道德伦理、行为方式越来越远,造成大众价值认同撕裂与社会生活乱象。这值得大陆引以为鉴:千万不要抄西方社会那一套,不然真的会倒霉到家!
作为智者的钱老先生一番话,事实上涉及到思想界、学术界一直思考研究的复杂命题:人与社会的关系。概而言之,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形成一种永恒的矛盾运动,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又推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程度受人类整体素质的制约。而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包括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组成的家庭,是基本的社会单元。一个人破胎而出、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融入社会第一站就是家庭。从特定意义上说,注重家风建设、家训传承、家教严格,使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健康活跃,是建设一个阳光明媚、风清气正、幸福美好社会的内核性关键工程。
在社会理想方面,我国古代先哲圣贤对如何做人做事有很多智慧,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之道”。通俗讲,内圣指的是修身养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仁人君子,这关键在自己;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要以“修己”为起点、以“治人”为归宿。内圣与外王是辩证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不断修养才能达到内圣,只有在内圣基础上才能达到外王的目的;外王实现了,内圣也就具有意义。“内圣外王”内涵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学理上解析是一个闭环逻辑体系:欲天下大同平和,先要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先要管理好家庭家族;管理好家庭家族,先要修养自身品性;修养自身品性,先要端正思想;端正思想,先要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在于学习研究认知万事万物。然后循环过来:认知万事万物—获得知识—意念真诚—心思端正—修养品性—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好国家—天下大同平和、世间公平公正。话说白了就是:人好,社会好;社会好,人更好;人做不好,社会也不会好!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策以来,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当今中国社会可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最大“短板”是什么?越来也多的反思达成一个基本认知是:许多人的心病了。如果放任人间雾霾弥漫、病毒流行,坏人得意、好人生气,这还是有别于其它动物的有意识、有智慧、有理想的人组成的社会吗?“补短板”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伴随着物质文明建设进程,以文化自信建设自信文化,实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成为滋润涵养当今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
乐见的是,中国社会启动了诊治修复人心的宏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以优良党风引领民风,实现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风气变革,推动全党全社会优良风气的养成。以上率下、上下同欲,一个碧空蓝天、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值得坚信并殷切期待。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文汇 2017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