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何建华:写在特朗普就职之际——让民间暖流增进中美友好发展

日期:2017/01/20|点击:41

  

历史总是令人惊奇的巧合。45年前,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从华盛顿踏上历史性跨越太平洋之旅,抵达北京访问中国。中美在上海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对抗,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向发展。

45年后,大选胜出的特朗普即将在华盛顿宣誓正式就任美国第45届总统。白驹过隙,时过境迁。特朗普入住白宫,给美国乃至世界带来不可测的历史变动性,也给中美关系带来不确定性风险,不免令中美友好人士内心忧虑。

浩瀚宽广的太平洋连接着两个隔洋相望的伟大国家——中国和美国。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传承的文明古国,美国是一个开国240年的近现代国家,中美两国之间交往交流不过20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美关系,学界梳理分析很多,简言之一条大致脉络为:二战期间,中美是盟国,美援对中国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实行军事敌对、经济封锁、政治孤立政策;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迅速恢复外交关系,联手抗衡苏联势力扩张;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作为潜在对手,两国关系一度陷入低谷;美国“911事件”后加强与中国合作,应对国际恐怖主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美爆发汇率以及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期货战,利益之争升级。穿越时光隧道,回望历史进程,中美两国恩怨情仇,和平合作关系来之不易,健康的中美关系有益于两国人民,也有益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在众多领域和平合作,历经风雨始终向前,尤其是民间交往交流密切,累计数以百万计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逾200万华人成为美国“新移民”,每天有近万人次跨太平洋旅行。一般而言,政府间更多关注的是领土主权、经济合作、外交博弈、意识形态等,而民间密切关注的是教育文化、就业谋生、婚恋亲情、旅游观光等,正是民间、地方与人际交流的涓涓细流,汇聚成融通太平洋的人间暖流,使中美两国人文相通、血脉相连、情感相交,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密切、利害与共的密切关联体。

以油墨飘香的《在美国的上海人》书中记叙的人物为例,他们以青春热血、真情实感、毕生奋斗,跨越大洋架起中美友好合作彩虹桥。他们或融入当地社会,成为美国各领域的活跃因子;或职场艰苦打拼,创造中美经贸合作的商界传奇;或凭借才华技艺,书写业界经世济国的传奇乐章;或塑造“超级个体”,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明星翘楚。书中记叙的人物,比如当年倍受国内观众喜爱的纯美“小花”陈冲、用电影语言讲好故事的陈建德、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周励、为芭蕾而活的舞者谭元元等,都是黄浦江哺育的优秀儿女,为中美友好互信和合作共赢融入了情感、奉献了心力、赢得了回报。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民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应该让他们听到一切真实和虚伪的东西,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对中美关系友好发展而言,我们完全应当相信两国人民的真诚之心、智慧之神、推动之力。无可置疑,中美关系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成为影响太平洋地区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变量因素。中国人历来主张“止戈为武”、“协和万邦”,选取“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等。相信中国人的这些最基本价值理念,可以在增进中美合作友好发展中发挥人文的力量。

早在1519920,航海家麦哲伦率领探险队从西班牙启航西渡大西洋,他们顶着惊涛骇浪,绕过暗礁险滩,历经千辛万苦,饱受重大损失。经过艰苦航行,船队从南美越过关岛,来到菲律宾群岛,进入赤道无风带,蔚蓝色的大海风平浪静。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令船员们无比兴奋:“这真是一个太平洋啊!”由此得名的太平洋,原本就是自然界的太平境界,不应该天黑云乱、风高浪急。面对中美关系暗流涌动、寒流逼近,我们应当让民间暖流更加释放正能量,维护并推动中美关系沿着45年前中美老一代领导人开辟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行!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文汇  2017年1月20

 

文字:何建华|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