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谢京辉:莫让“魏妈操守”失传

日期:2017/01/20|点击:36

   

当下,钟点工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离不开的帮手,春节将至,钟点工返乡潮带来的用工荒已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薪酬水涨船高。本来质优价高无可厚非,问题是现在的钟点工良莠不齐,在缺乏标准、专业技术、职业精神的背景下,难免乱象丛生。对此,需要职业操守的培育,使其步入良性循环,我们不妨从上世纪从事帮佣的魏妈身上寻找答案。

半个世纪前,笔者家住广东路上的古玩市场三楼,楼上住着14户人家,魏妈是04室请来的、来自苏北农村的帮佣,识字不多,明事理,胖胖的中等身材,大脸盘,大眼睛,大嗓门,头发往后梳,皮肤黑里透红,衣着是自己做的蓝大褂,外面套上围裙和袖套,鞋子也是自己纳底的布鞋,丈夫很早去世,两个女儿在老家靠公婆抚养,她做事干净利索,全职照顾着04室一家6口人的生活。魏妈一般早上4点多起床,打开被封的煤球炉把水壶放上,直奔菜场,7点多已将早饭(泡饭、油条、馒头、豆浆外加两三个小菜)端上餐桌,利用主人吃饭时间,把晚上洗刷的衣服晒出去,收拾床铺,自己吃些剩下的菜,洗刷餐具,拣菜,准备中午读书回来小孩的午餐,待小孩上学后打会瞌睡,开始准备晚餐,晚饭后,烧五六瓶开水(煤球炉烧开水可能是半个小时),自己忙里偷闲吃些剩饭剩菜,帮助小孩洗漱上床睡觉,晚上再洗衣服,一般不到晚上10点不能躺下,这样周而复始几十年。

魏妈的能干还在于顺手把邻居家的事也带上。她教会了笔者诸如烧煤球炉、烧饭、炒菜等技巧;有时我贪玩忘记了在煤炉上烧的水、饭、菜,炖的砂锅,晒在大平台上的衣服,放在水池里未洗的碗筷,魏妈都会悄悄帮我做好;对于邻居家拌嘴能够劝解,小孩干架也能喝住;要是哪家调料用完了,热水瓶里没热水了也会主动帮助。当年自来水、厕所是合用的,高峰时也会排队,魏妈见缝插针调节好自己的时间,而且能够协调矛盾,这些公用部位在她的斡旋下也能运转自如。魏妈就这样做到年迈回老家,直到今天老邻居们还在念叨她。

从魏妈身上不难发现传统美德所形成的这种职业操守:做事敬业、做人守范、助人为乐、待人有礼。魏妈文化程度不高,却深谙为人之道。其一,本分、守分、安分;其二,不势利;其三,未有朝三暮四。这些对于提高钟点工职业操守也许有些借鉴作用,一方面从雇主来说,要充分尊重钟点工,爱护其身心健康,薪酬随行就市;另一方面钟点工自身也要自重,不能过度过分地要求涨薪而不尽责或降低服务水准。创造和谐的两者关系,钟点工职业化服务也许是上策,有关方面对钟点工这种社会刚需与市场服务之间的落差要有所对策,让老龄化城市中的老龄、困难人群能够安心、放心、宽心。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副院长)

 

来源:《新民晚报》2017119

 

文字:谢京辉|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