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光阴如梭,时间的指针指向2017。回顾2016,上海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各条战线成果丰硕。就上海2016年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东方网特邀评论员撰写评论进行盘点。希望在盘点中,我们能坚定信心,以更加自信、更加昂扬的姿态去迎接2017!
过去的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上海全面推行“五违四必”、交通大整治等补短板的开局之年。总的来看,上海在特大城市社会建设与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城市管理“补短板”是2016年的关键词。2016年以“五违四必”和交通大整治为抓手,在补齐城市综合管理短板上取得实效。让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居民切实感到满意。据统计,在“让本市更干净、更有序、更安全”的满意度调查中,9成受访市民表示满意。
据媒体报道,全市的交通大整治,切实做到违法“零容忍”,执法全覆盖,全市的交通秩序显著改善,车辆通行率明显上升。市交通委综合评估,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大幅下降25.4%、13.6%、41.6%;市区主干高架路、核心商圈拥堵时间日均减少1小时。2016年上海平均车速相较前一年增幅达4.1%,位列全国第7。这些数字既说明,我们在交通大整治中取得的成绩,也反应出,只要下决心,并且努力抓落实,即使像交通拥堵、违法多这样长期困扰的城市问题,也能缓解。希望,这样“补齐短板”的好政策能长久坚持下去。
2016年,上海社会建设与基层治理的创新中,村居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共治体系也是亮点之一。一些建立健全了居委会成员和业委会成员之间可以依法相互兼任的方式,打通了居委会和业委会之间的固有封闭状态,正常互动增加,协同与自治力量有了进一步增强。这不但让人欣喜,也确实解决了居民生活中不少实际问题。在基层居民区层面普遍建立了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联动共治的有效平台和共同商议的联席会议机制,对有效解决居民区矛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在基层治理中,各级党组织发挥了非常显著的统领作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协调力显著提升,诸多限制基层治理的社会问题不断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东方网 2017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