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过去十年间,全球高价值品牌的数量开始从北美和欧洲转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过去十年间,中国品牌总价值增长了1004%,美国品牌总价值增长了137%,欧洲品牌增长了31%。
12月29日,上海·长三角品牌发展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社科创新基地举行,《上海品牌发展报告(2016)》同时发布。论坛以“品牌·品质·知识产权”为主题,深入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发挥品质与知识产权在品牌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推动品牌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联动发展,“长三角品牌建设联盟以及上海品牌建设联盟”也正式启动。论坛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为指导,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社科院联合主办。
在中国实体经济寻求新动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大背景下,品牌经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致辞中指出,品牌经济已成为国家、地区及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能否培育和打造一大批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在国内和国际上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强势品牌集群、世界级大品牌,正成为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成功的关键之一。在长三角品牌经济建设中,企业品牌建设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品牌建设要落实到产品品质和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等方面,才能持续发展。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主任姚新指出,长三角品牌资源是长三角经济体系中最优质的部分,是长三角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标志,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统筹国内外资源、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推进品牌经济建设过程中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长三角品牌专委会作为由政府推动搭建的长三角品牌建设合作与交流平台,要发挥枢纽作用。长三角品牌建设联盟是长三角品牌专委会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正式拓展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市场主体的重要标志,是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要求的具体贯彻落实,值得探索和肯定。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教授指出,长三角品牌建设联盟的成立是对长三角区域品牌建设的又一次突破性实践,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品牌专委会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提升品牌经济服务水平的重要一步。它将有效整合长三角品牌经济资源,助力长三角城市品牌建设以及品牌企业成长,加速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品牌经济发展。
如何切实推进长三角尤其是上海品牌经济建设?上海社科院副院长谢京辉建议,要推动五个方面的齐头并进。他提出,品牌经济发展有“五大支撑要素”,分别为制度保证、价值增值、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创意、研发创新,这五方面构成了品牌经济发展软实力的主体部分。上海要在这些方面形成高品质优势,要有国际化的高地意识,从而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向长三角地区服务的能级,引领长三角品牌经济发展。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协调处处长孔元中特别强调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他提出,知识产权是支撑和守护品牌发展的王牌,获得知识产权支撑的品牌能够极具生命和价值,能够快速成长和增值,能够有效实现自卫和防护。要将知识产权取得作为提升品牌价值的垫脚石、发动机和守护神,推动知识产权战略与品牌战略联动发展。
在论坛上,长三角品牌专委会秘书长、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姜卫红代表课题组对《上海品牌发展报告(2016)》进行了介绍。该报告主编为谢京辉,副主编为姜卫红、闫彦明,今年的报告在上海市品牌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下编撰,以全球经济复苏下的品牌经济为主线,对国际国内品牌发展现状、特点与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尤其对中国品牌在全球崛起的态势进行了扫描。
报告发现,全球品牌价值增长的中心正在从西向东转移,中国品牌的全球崛起值得关注。从数量上看,在过去十年间,全球高价值品牌的数量开始从北美和欧洲转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如今在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中已有14个中国品牌,而在2006年只有1个中国品牌。而从品牌价值上看,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品牌总价值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增长速度达到了1004%,品牌价值达到43240万美元。同期,美国品牌总价值则增长了137%,欧洲品牌则增长了31%。
报告指出,中国品牌在全球品牌格局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这包括,国际顶尖品牌数量少,现有知名品牌价值低,已有国际知名品牌的结构不合理。其中,结构不合理尤应引起重视。例如,在出口数量较多的产品类别中反而缺少国际知名品牌。据统计,几乎发达国家所有消费的一半服装来自中国的出口,但在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多数大宗出口产品领域几乎没有一个国际顶尖品牌。能够跻身国际知名品牌行列的大多是以国内为主要市场的垄断性企业,而真正走向国际市场的、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并不具有品牌优势。
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发展动力结构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全球经济竞争也已极其鲜明地表现为品牌竞争。品牌发展的战略更加明确、以用户为中心、科技引领个性化,成为品牌经济的新特征。中国企业也应当更多借鉴国际品牌先进经验,这包括学习其知识产权经营与管理方面的成熟做法等。就上海而言,在“十三五”期间,要着力推进品牌经济发展,则应在注重中华老字号品牌创新的同时,加大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品牌,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更高发展水平以及更高价值,不断提升城市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来源:上观新闻 2016年12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