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扭转“脱实向需” 振兴实体经济

日期:2016/12/23|点击:22

  

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多个方面传递出明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向。“振兴实体经济”,无疑是近些年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点。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扶持更多的“百年老店”。  

振兴实体经济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所趋,也是我国抵御外来风险、固本强基、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十三五”发展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根本路径。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杨亚琴认为,从全球范围看,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乃是“轻实体经济、重虚拟经济”引发的苦果,至今让不少发达国家痛定思痛。从中国来看,近年来由于资产泡沫越吹越大、经济“脱实向需”的势头难以扭转。“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不容乐观,许多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实体经济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面临破产转业的压力。”杨亚琴表示。  

振兴实体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能确保我国“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实现 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国家安全的保障,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走向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的关键支撑;

● 能改善与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以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应为前提,根本之策是建立起高度发达的实体经济生产体系和先进技术体系,这样才能增加就业、创造更多收入;

● 能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振兴实体经济,能使我们生成更多高质量、高技术、有品牌的产品立足国际市场,进一步还会逐渐形成中国品牌、中国质量标准,形成中国话语权。

 

来源:《新民晚报》  20161221

 

文字:新民晚报记者 杨硕|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