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黄仁伟:在逆全球化时代,美国或成规则破坏者

日期:2016/12/19|点击:41

  

【导读】全球化的起始时间和标志?全球化是否真的遭遇挫折?全球化倘若遇挫对人类是利是弊?中国在“2016年全球化退潮元年”下如何应对?以下为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所作的《全球化、逆全球化和有选择的全球化》主题演讲内容。

 

我认为真正的全球化就是在1980年代后,此前所谓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都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构成一个体系。最多只能说是为全球化的一个准备。

真正的全球化始于1980年代:出现美元全球化、非市场经济国家转化、互联网三个新要素。

全球化的第一个要素就是美元的全球化。

美元全球化在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并没有实现。金本位下的美元,它不能无限发行,是对黄金储备的限制。一直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1970年代以后才可无限发行美元,而全世界的货币都是和美元挂钩,因此才有了全球范围的货币。

1980年代以后,石油美元加上“广场协定”,这些要素巩固了美元的地位。如果没有全球通用的货币,就没有全球的贸易和全球的经济。过去,英镑、法郎仅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1980年代美元的全球化是全球化的起点。

第二个重要要素,非市场经济国家转化为世界经济、世界市场之后,时间是1990年左右。

标志是苏联解体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没有这两个国家的根本性的市场体制的改变,也没有全球化。1990年代前,市场一直是在西方国家,非西方国家大部分没有市场,也不进入西方市场,1990年以后才有了真正的世界市场。而且,苏联解体带动的是20多个国家进入世界市场,甚至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这样的国家,在1980年代前也是计划经济;没有中国参与的1990年以后的世界市场经济和WTO就是不完整的,所以这是第二个起点。

第三个因素,互联网的出现真正把世界连成一体,所有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同步流通,尤其是金融。互联网以后,有了全球的金融市场,无时区差、24小时、一秒钟之内资金可流到全世界。现在所有的成果和问题如逆全球化都与网络有关系。

这三个因素都是以前没有的,而且也不可取代、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就没有全球化。

全球化的界定有西方的全球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全球化

第四个要素,1990年代后期到现在,出现了一系列的金融和安全的全球重大危机。从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到9·11的恐怖袭击,都是全球化问题导致。2006年以后,出现了全球化的大范围的负面影响,过去这些危机都是在一个局部、一个地区形成的,也影响不了全球。

第五个,开始出现全球治理概念。

早到2000年,更多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有全球治理。过去全球治理是G7为主,1970年代出现,是西方的经济协调机制,到2008年转变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协调机制,叫G20。从G7G20,就开始是全球范围的经济机制了,尽管它现在效果不是很大,但20个国家占全世界经济的80%,那还不叫全球治理吗?

由于这五大要素的合成,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同时出现了,才有了现在的全球化。而这五大要素可以说还在继续发展,还都是雏形状态。美元雏形是比较完整的,别的都处在变化、发展中,全球化的体系还在形成中,由此而言,全球化远远没有终结,还要有很长时间的进行过程。

在中国真正用全球化这个概念不到十年时间,用全球治理的时间不到五年,现在我们对世界的判断是三个化,叫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这三个化是中国的战略机遇,这三个化是改变未来的主要力量。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有三个化,1990年代以来,这三个化作为西方的全球化的内涵提出来的。就是政治民主化、经济私有化和市场化,这三个化也是全球化的内容,所以实际上在全球化的内涵里,中国和西方有两种界定,或者有两种内涵,我们叫西方的全球化和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的全球化。这样来看,全球化本身就有不同的定义,有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方向, 谁占上风尚无结论。

逆全球化近三年内出现:全球范围财富分配不均、草根参与高层治理等

但是另一个潮流也出现了,逆全球化,或者说反全球化, 我用的是逆,逆是客观性多一些,反是主观性多一些。

现在逆全球化产生了一些什么样的重要现象?在最近的两三年里头,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表现或者特征,这些表现和特征也是新的,或者说过去有,没有这么明显。

第一, 世界范围的财富流动造成世界范围的财富极不均衡,特别是加剧了各国国内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也就是说国内的贫富悬殊已经不是由国内的因素来决定,是全球的财富流动和再分配来决定,这样也就出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集合。过去都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穷国、殖民地被西方资本掠夺,现在是发达国家的中下层同样被全球资本掠夺,甚至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也参与全球资本,掠夺发达国家的穷人。已经不是发展和发达的财富对抗,是全球资本同全球的中下阶层对抗。所以出现了全球的民粹主义,全球的草根政治等等。

对全球的经济活动,这个现象是全球化中最重要的,目前来说,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是它引发的。而且可以说这样一种现象,这样一种潮流,远远没有完成,还需要发展可能几百年。 其中的冲突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们要思考,但很难有结果。

第二, 全球治理遇到深刻的制度障碍。

因为全球的财富分配、全球的治理是没有制度安排的,根本不可能用超国家的力量管理超国家的财富分配。全球治理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对财富进行管理,对财富分配进行控制,防止它两极过于悬殊,两极过于悬殊就会产生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了。但是全球治理现在做不到, “托宾税”就是想在世界范围对财富进行控制,进行收缩,以实现全球治理的公平,但哪里来资金进行这个公共产品的设计呢?

所以全球治理出现了制度的瓶颈,核心就是没有办法对全球财富进行管理,这是逆全球化的第二个要素。

第三, 由于大量的文化、信息、人员的全球流动,带来了原来以民族为主的国家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别是欧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经固定了几百年,现在大量的甚至于非基督教的移民进来后,把世界范围的遥远的文化冲突变成了一个国家内的,甚至于社区内的文化冲突,甚至转化为直接的社会冲突,转化为直接的恐怖主义。亨廷顿在千禧年前写的《我们是谁》这本书里,曾预言世界的文明冲突要变成美国国内的文明冲突,他预见到2040年左右,现在提前了25年。远距离的文明冲突变成了近距离的社会冲突,宏观的、全球的文明圈,变成了小观的、微观的尖锐社会矛盾。一个原来一直生活在纯民族、纯种族、纯欧化思维的人,需要,面对这种外来的非西方文化“入侵”。

非西方文化侵入西方文化,是不是逆全球化?它也是全球化的一种,但是某种程度上是破坏的,而且这种破坏还会持续,它也是因为财富在世界范围内的极不均衡,造成穷的地方产生大量地方移民所致。所以他既是合法移民,也是非法移民,也是大规模难民。现在在美国有多少拉丁裔移民?19%,十年前多少呢?9%。十年前黑人是11%,墨西哥人9%,十年时间,黑人现在13%,墨西哥人19%,这两个加起来,32%,再加上伊斯兰、印度、中国、韩国等亚裔,占比快40%了,而且这个速度是飞快的。 白人就变成真正的少数了,这将是政治危机,直接危及一人一票的美国民主制度。欧洲有同样的问题。这不是逆全球化吗?

第四,网络造成了全球的草根可以大规模地卷入高层政治,挑战长期以来的规则和制度。

全球范围的民粹主义是由全球范围的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出现以后才出现的。所有的政客为了获得他们需要的选票,也向草根靠拢。一旦靠拢了草根的政客,你就要把原来的体制和规则改掉。这个民主到底是什么民主?是原来的选举民主还是现在的网络民主? 网络可以形成一种新的逆全球化力量,打乱原有秩序。

逆全球化也是全球化的一个面向,一个整体的两股力量之一

所以,美国现象、英国脱欧现象,都超出了全球化原来的正面的潮流,出现了反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我认为也是一种全球化,只是负面的全球化。我们一直设计的全球化都是建设性的——促进发展、促进稳定、促进和平,现在破坏的力量出现了,难道不是全球化吗?它是世界范围内的现象,把原来的正面全球化打回去,产生了新的更大的破坏性力量,我叫它逆全球化,逆全球化也是一种全球化,逆全球化不等于反全球化,它是全球化的一个整体的两股力量。任何事物必须是正反两方面。因此我们现在用这个观点来看世界的变化,也就比较正常了,也就不那么感到不可思议了。

全球化的受益者成为受害者,全球将出现“有选择的全球化”

最有意思的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现在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全球化参与得越早,现在反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也越早,因为它矛盾暴露得越充分。所以英美是世界体系的老霸权、新霸权,现在成为了逆全球化的两个领头羊。那么这两种力量都进行的情况下,全球化就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只能是“有所选择的全球化”。各国家的竞争力不一样,要素不一样,国情不一样,文化不一样,所以他选择的全球化对他有利的部分也不一样,比如部分发达国家现在就要鼓吹贸易保护主义。

所以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种潮流都在发展过程中,现在都在起始阶段,都没有完全充分表现的情况下,所有国家全球治理都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各国开始对全球化进行有选择的开放。有选择的开放,就会产生有选择的冲突,有选择的合作。所以我们会面临着很长时间的全球化过程中的合作和冲突并存,甚至于冲突大于合作的状态。有些国家在没有新的办法的情况下,回到老办法去,孤立主义、排外主义、保守主义、保护主义等等,这些老办法就成为了最佳办法,川普即一例,现在是典型的不守规矩,没有可预测性,没有透明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的机会,因为当美国成了规则的破坏者,成为了“麻烦制造者”,客观上,我们就可能变成规则的建设者,世界的治理者。当然,美国制度也有强大的改造性力量,有可能纠正川普,但前提是川普已经铸成大错。

(整理 李念)
 

来源:文汇讲堂  20161215

 

文字:黄仁伟|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