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谢京辉:老爱闯红灯、开车抢道,其实是种“病”

日期:2016/09/27|点击:51

  

摘要

在追求快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失去了等待谦让的耐心,出现了开车抢道、闯红灯、排队插队等不文明的现象。少了等待耐心,心浮气躁已成为另一种城市病。

 

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因为快节奏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改变,使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仿佛不快将会失去机会。于是,在工作、学习、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均以快为标志。在追求快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失去了等待谦让的耐心,出现了开车抢道、闯红灯、排队插队等不文明的现象。或许,有些图快的行为在合理适当范围内情有可原,但是,类似开车抢道、闯红灯等已破坏规则,损人利己实属不该了。少了等待耐心,心浮气躁已成为另一种城市病。

等待既是尊重规则的要求,也是文明习惯的表现。我们经常用排队过马路等行为比较社会的文明程度,仔细分析这些等待的背后应该是耐心习惯的养成。耐心等待是程序的保证,也是文明的基础。耐心往往是以牺牲时间为成本代价的,需要修炼才能养成这种习惯,达到这种境界。文明社会必须补上文明教养,等待似难非难,关键从学会耐心开始。如果社会缺失这种耐心,将陷入浮躁失序的状态。学会耐心等待,应该是文明的开始。

养成等待的耐心需要从克服陋习入手。陋习是一种粗鲁、丑陋不文明的坏习惯。传统的陋习是以破坏秩序、挑战公德、躲避责任、拒绝文明为心理基础的。陋习综合了人性之恶和自私,却又通过非常狡猾和共通共融的方式表现出来,很容易取得一个处在半开化社会的广泛认同。综合以上缺乏等待耐心的种种表现,基本上属于这类陋习问题,实际上闯红灯、抢道,从时间上来看也快不了多少,也不可能影响到办事的效率,主要是陋习养成了这种习惯的心理。

解决这种心理问题,其一必须倡导养成文明的习惯,使人们知耻。现在很多时候存在“破窗效应”、从众心理,大家见怪不怪。当前未能养成文明习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舆论作用尚未达到社会知耻的程度。其二也要重典专项治理陋习,让那些陋习成习惯者在法治面前止步。其三实现陋习的背书,对那些屡教屡犯者留下陋习的不良记录,归入诚信档案。

提高等待耐心的教育需要从文化入心。文化是文与化,蕴含着包容的价值。从实践角度看,主要是树立是非标准,解决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尤其重要,曼德拉为了成就伟业在罗本岛等待27年,需要具有惊人毅力和等待的耐心,但更需要对价值观的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使人高尚。随着现在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文化教育。等待耐心的缺乏反映出社会上一部分人只关心社会的发展,不关心自身修养的提高,自身暴露出的不文明行为难以融入城市发展,这样将会与社会发展、社会文明脱节,与规则背道而驰,而借助于文化力可以弥补这种不足。从当前看,大力开展养成文明习惯教育,有助于克服陋习,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人们的行为受制于心,解决心的问题是养成文明习惯的关键。心的改变在于达到感悟、有所觉悟。通过道德舆论引领人们把文明作为一种行为的自觉,使其提高对文明的认识。只有文化才能使人们认识提高自身文明行为的价值,才能付诸于行动,实现知行合一的目的。

解决等待耐心不足需要践行。等待耐心的缺失往往是思想重视不够在行为上的具体反映,而思想认识提高最终还是需要落实在行动上。因此,端正行为必须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良好习惯一方面来自于传统文化家庭教育,这是人生起步阶段,根正才能苗红,不能放弃这方面投入,甚至于将责任推向社会,造成责任错位;另一方面来自社会教育、环境氛围的影响。教育是人生良好习惯的成长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路走歪了可以重来,习惯养偏了很难纠正,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时,社会需要建立行为不端的纠错机制。对于不端行为现在社会缺少有效监管,放任自流,不仅少方法,更缺有效的办法,往往纠正一时,有时限于压力而退缩,未有长效机制保证。很多人对新加坡文明高度评价,但是,提到新加坡行为纠错做法又感到太严酷了。殊不知,未有这种措施,新加坡文明程度很难如此之高。这不仅使人想到秦国正是商鞅立信的变法而强于六国,未有行为纠错机制很难实现文明行为的统一,这是不争的事实。

社会文明需要力度,也需要温度。如果快速代表力度,那么,等待耐心代表着温度。力度与温度统一才是和谐的文明社会。等待耐心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修炼提升。正如绅士与土豪反映出的是文化上的差异,要通过克服陋习,文化提升,行为端正,使人具备等待耐心素养。中国是一个文明礼仪之国,这种素质也是必备的。唯有如此,屹立在世界面前的中国将不仅是一个物质强大国家,更将是一个文明的强国。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上海观察  2016924

文字:谢京辉|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