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专著

张亮:《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研究 基于性别、家庭和国家的视角》

日期:2016/08/16|点击:13419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6

 

内容简介:

《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研究(基于性别家庭和国家的视角)》一书将从以社会性别为导向的社会政策分析路径出发,以联结着再生产领域和生产领域、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儿童照顾为切入点,通过对1949年以来中国儿童照顾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干预儿童照顾的政策内容变化以及导致的社会影响的论述分析,剖析家庭领域的不平等是如何建构着公共领域的不平等,探究性别与国家、家庭与国家之间互动关系,并探讨怎样的社会政策才能体现性别正义。

 

目录:

总序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照顾作为一个研究概念的发展

  1.3  性别、家庭与国家视角下的儿童照顾与政策研究

  1.4  分析视角和方法

  1.5  章节结构

第二章  儿童照顾政策形成的理论基础

  2.1  性别平等: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视角

  2.2  家庭失灵:功能主义视角

  2.3  公民权保护:公民权利理论视角

  2.4  市场失灵:经济学视角

  2.5  社会投资:新福利主义视角

  2.6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儿童照顾问题产生和发展的政治过程

  3.1  从“家事”到“国事”

  3.2  儿童照顾的再家庭化

  3.3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的内容与演变

  4.1  公共照顾服务政策

  4.2  亲职假政策

  4.3  经济支持政策

  4.4  小结

第五章  儿童照顾安排的实践与变迁

  5.1  家庭是为儿童提供照顾的zui主要部门

  5.2  儿童获得正式照顾的机会逐渐扩大

  5.3  母亲是年幼子女的主要照顾者

  5.4  照顾提供的代际转移趋势明显

  5.5  非正式的私人照顾服务使用较少

  5.6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的社会影响

  6.1  儿童照顾政策减少社会不平等的矛盾性表现

  6.2  儿童照顾政策与性别不平等

  6.3  儿童照顾政策与阶层分化

  6.4  儿童照顾政策与城乡分化

第七章  儿童照顾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7.1  西方工业化国家儿童照顾政策的构成与变迁

  7.2  儿童照顾政策模式比较:目标、特征及决定因素

  7.3  儿童照顾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

  7.4  西方儿童照顾政策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第八章  理论思考与政策讨论

  8.1  国家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关系

  8.2  照顾劳动的性别分工与男女平等

  8.3  行动方向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张亮,复旦大学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学院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家庭关系、父职、家庭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合著《风险社会的家庭压力和社会支持》、《父亲参与研究:态度、贡献与效用》和《转型期的中国家庭价值观研究》等。

文字:张亮|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