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方松华:呼唤中国学术的原创时代

日期:2016/07/11|点击:42

  

201675日上午,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学术月刊》、《探索与争鸣》、《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上海东方青年学社联合承办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论坛(第一场)——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与学术评价”举行,以此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自觉推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以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文艺理论研究》《社会》《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上海大学学报》《上海思想界》《社会科学报》等学术和理论媒体的主编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解与路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与学术评价等两大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此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方松华研究员在论坛上的发言。

 

告别中国学术的模仿时期

尽管当代中国发展举世瞩目,但是学术文化的发展却与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或者说不相匹配,特别是中国学术的原创性研究堪忧,特别表现在三点:

1.中国学术话语系统的缺失

虽然近百年来各种学术思潮兴盛,但是大多匆匆而过,深度明显不够。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术思想原创性不足,另一方面,在学术思想建树方面,始终没有很好地建立起中国的话语系统。更不用说“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思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大多是模仿或引进西方模式,诸多现代中国哲学家曾经非常努力地试图构建中国现代哲学新体系,可惜大多没有成功,其原因也是在于没有确立中国本土的话语系统。历史上,佛学传入中国后,曾经经过汉宋之间近千年的磨练,刚才朱老师讲的,才融合成为中国化的佛学;要使我们这个唯一没有断裂的古老的文明雄风再起,当务之急,我想仍然是一方面要真正吸收、融合西学;另一方面,则要更多地关注我们的日常世界与生活实践,因为它才是精神世界和中国话语系统的源泉。

2.中国现代学术流派的空白

当代中国,各种学派纷呈、各种思潮激荡,大致可以归结为西学思潮、现代新儒学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三种学术思潮或学术方向。这种学术思潮的多元化原本应该带来中国当代学术与思想流派的繁荣,遗憾的是我们很少看到当代的正真的中国学术与思想流派的告示。

我认为,当代中国学术的创新不能只是注重于学科建设、课题申报、研究方法甚至于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创新,留下的却是整个学术流派的空白。这是我们以往在中国学术创新中最值得需要反思的问题,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想的兴盛既要有诸多学派的涌现,也依赖于学者原创能力的展示,以及学术环境的宽松。我们期盼着中国现代思想学派的崛起和文化学术的繁荣。

3.中国学术原创能力的匮乏

当代中国学术的另一个大的问题,是缺乏原创性。尽管近百年来产生了一些学术大家,也出现过创体系的时代,但是相比较中国学术原创时期的那种思潮激荡、学派众多、哲人辈出的景象,当代中国学术的最大之“失”在于原创性思想的不足和学术大师的缺席。

探究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思想缺乏的原因大约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使然,中国文化与学术在春秋战国时代曾经生产过一个学术思潮激荡、人文精神高扬的伟大的原创时期,其时崛起的诸子百家遗存了中华学术与文化的不朽经典。然而,也许是先哲的思想过于精深,加上历代统治者的作用,使得具有原创性的思想不复再现,当代中国学术原创性缺乏的第二个原因是职业的分工所引发的,由于近代知识分工的原因,学术越来越成为一种“训练有素”的专业,学术如果同技术一样成为专门的职业,那么,他的学问与他的人生将无干系。当然,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也有一些“为学术而学术”的大师,虽然廖若星辰,但却是我们时代学术文化薪火相传的象征。

反思中国学术的原创精神

中国的发展呼唤着当代中国学术的原创,而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本身的发展潮流也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强烈要求。大家知道,中国学术的传统分类,是目录学上按照部类结集形式之不同所做出的区分,主要有经史子集,包括了文史哲和农医百科等内容,直到晚清时代,中国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学科体系与门类,自然科学和逻辑学也相对比较薄弱,连“哲学”这个名称也是通过日本学者转译至中国,意指传统的儒家思想。

近代中国西方现代学术体系的引进和建立大约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开始的,“五四”以后,特别是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设立,1928年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乃是中国近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两个里程碑。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的旨趣,是要研究高深学术,培养通才硕学。此后,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如日中天,新的学术规范开始形成,基本学科以及经典的著作不断面世,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业已崛起。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虽然时代生活异常艰难,却反而激发了知识分子的研究热情,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哲学社会科学创体系时代。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阶段,其中既有不凡的成就,也有沉痛的教训。目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已经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科门类齐全、研究队伍宏大的科研和教学体系。毋庸讳言,尽管我们已经引进并建立起了相当完备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但是,比较古代中国学术原创时代,当代中国原创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仍然付之厥如。当今时代我们太注重于学术的功用,在课题申报、学科建设、研究方法诸方面着力太多,而忽视了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根本精神。

中国学术在春秋战国这一空前绝后,百家争鸣的大时代,曾经各种思潮和学派蜂拥而起,这是中国学术的原创时代,也是后来诸多思潮和学派的原型。先秦以后,中国学术历经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一直到清代朴学的诞生,当近代欧洲工业革命如日中天,科学发展一日千里之际,清代学者却只知在古籍中寻章摘句,考证校勘。中国近代学术创造力衰败的根源在于清政府政治上的专权,文化上的闭锁,以及科举制度,文字狱等等各种原因,民国以后所引进并建立起来的社会科学体系实质上是西方诸学科的模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听到对其西方文化侵略本质的怀疑。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感恩于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进入中国,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文明、思想、学术和理念,还有改变中国命运的马克思主义。只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亟需我们以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来总结与解读,这无疑要求我们尽快告别模仿的时代,以开启当代中国学术的原创时代。

呼唤中国学术的原创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为理论创新和学术进步提供了举世罕见的广阔天地和时代场域。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其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体认与对中国发展的整体担当而无可置疑地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的旗帜和灵魂。

1.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

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面临三个方面重大的挑战,一是来自于教条主义和苏联模式的挑战,二是来自于西学思潮特别是自由主义思潮的挑战,三是来自于中国传统学术特别是现代新儒家的挑战,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以创新与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回应挑战,建构起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现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学说,迫切需要深入的历史与逻辑的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只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我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还有着自身的深刻的历史渊源与内在的逻辑发展,厘清、阐释乃至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系统,是当代中国学术的重大历史使命之一。

2.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构

在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它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基本经验就是建立了一套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系统。从“实践论”、“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中国式阐发,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形式,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引领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的主潮。因此,发掘和阐发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也是我们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她不仅仅是一个外在形式的表达,而且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内涵的彰显。

3.开启中国学术的原创时代

我们生逢一个大的时代,有幸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之路。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呼唤中国学术的自主创新,这实质上要求我们去揭示和切入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一方面,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亟待我们总结;另一方面,中国问题、中国发展需要我们引领。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为了这个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首先要做的无疑是开启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运动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学术独立与思想自由在当代中国一直付之厥如,而学科体系建设、重大课题设计、学术方法创新等等固然重要,但是比之于前者则无疑是本与末之关系。

其次,告别模仿的时代,呼唤中国学术原创时代的到来。中国当代伟大的实践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历史之门,使我们在成就自己的时候也同时在创造着历史。这是当代中国学术原创时代的根基所在。学者不同于其他社会职业从事者之处在于,他并不单纯是基于谋生的考量,而是有着更宏大、更高远的精神指向。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良心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有着深切的家国情怀。

最后,当代中国学术创新的重大使命还基于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创一种新型的文明和社会类型的可能性。换言之,当代中国学术的原创,可以揭示出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对于马克思主义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破解“历史终结论”,为人类社会开辟新的未来和历史远景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作者为 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为作者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论坛(第1场)——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与学术评价”论坛上的发言

 

来源:《学术月刊》201678

 

文字:方松华|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