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新闻研究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定国安邦的大事

日期:2016/04/18|点击:3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组织学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撰写理论文章。今刊发三篇,以飨读者。

牢记我国新闻媒体的属性与功能

现下社会,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新闻媒体所面对的媒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挑战如影随形。一方面网络的连接性,使“地球村”得以实现,人们便捷地与世界沟通并获得各种信息的同时,西方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也更加容易地侵入;另外一方面全球蔓延开来的媒体的去管制化,也即商业化,使这股依靠媒体来攫取商业利润的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侵染了国内的从业者和研究人员,基于以上两点最主要的原因,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功能的发挥在当下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在这一背景之下,2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考察,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局的高度,结合历史和现实的多重视角,深刻阐明并着重强调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新闻工作者的职能以及原则要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彰显着时代精神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理论关怀和实践意识,为在新兴媒介不断涌现、媒介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武器,也正本清源,再次廓清了社会主义我国的新闻媒体的属性与功能。深入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就必须抓住其精神的实质,牢牢把握我国新闻媒体的属性及在属性基础之上所延展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更好更顺利地开展,才能使社会主义的媒体发挥更大的功能作用,才能使党的领导及思想意识得到贯彻执行,才能使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安定。

明确我国新闻媒体的属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为马克思主义贡献的最伟大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无论对于何种已有的社会形态,都适用。但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对于任何一个统治阶级而言,都不能轻视。国家意识形态及领导权的发挥,关系到统治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而在国家意识形态机器以及发挥领导权功能的机构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便是新闻媒体,因而,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强调新闻媒体的属性,并发挥其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出发,我们可以明了,新闻媒体具有意识形态性,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因而作为国有的我国新闻媒体就自然地具有了党和国家意识形态机构和舆论引导机构的属性,因而坚持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媒体、坚持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和管理,就是对我国新闻媒体的必然要求。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坚持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媒体和坚持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和管理,是一题三义,彼此统一的。坚持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是指新闻媒体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的舆论引导和宣传的阵地。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新闻媒体的舆论及意识形态应代表党和国家的舆论及意识形态,因而,从这一角度而言,新闻媒体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而坚持政治家办媒体,则是党性原则在新闻媒体舆论工作的具体实施中的体现。之所以要坚持政治家办媒体,是因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从一开始就极其严峻,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新形势下的所面临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我国现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处在社会极度复杂的转型期,媒体建构的环境及舆论引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因而办媒体无小事,必须将其提到政治的高度,需要富有政治觉悟与认识的政治家来办媒体,从而更好地坚持党性原则。而坚持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和管理,则是因为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管媒体是前提,也是原则,更是必然的制度与规定。坚持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和管理,把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下,确保党对新闻媒体的主导权、管理权,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统而言之,明确社会主义我国的新闻媒体的属性,也即明确我国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性及阶级性,明确它的领导机构及服务对象,从而进一步明确舆论引导工作于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认识我国新闻媒体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因而进行舆论引导发挥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是对我国新闻媒体功能的首要要求。历史的发展已经向我们证明,是否能够管理好新闻媒体以及是否能够引导好舆论关系到是否能够长久地获得政权,因而坚持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就一定要使新闻媒体的舆论工作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民族的安定团结,才能实现国家的兴旺发展,使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明确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具体而明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我国媒体的具体功能与作用,于内于外、于上于下,将舆论引导的方式、手段、要求以及效果等都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在媒介化生存的当下,媒介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媒体既是文化与舆论的最好传达工具与实现途径,也是影响塑造舆论和文化,并加快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改革和建设的最有力的武器,因而需要党的舆论工作者明确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使命,这不但是对新闻媒体从业者的要求,也是对一切舆论工作者的要求。

另外需要特别明确的是,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以经济效益为第一位的媒体,因而在新的条件下进行舆论引导工作必须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激活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活力,增加其动力,而不是要让营利成为凌驾在舆论引导之上的信条。因而必须从思想源头上进行社会主义媒体的属性的把握以及功能的认知,使党的舆论引导工作正确而有效地得以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对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的领导的具体行动的明确要求。新闻舆论工作不能够背离党的领导,不能够背离党的意志、主张及决策,而在具体的舆论引导过程中,必须对党有感情、对党做到绝对的爱护和拥护,才能够体现和坚持党的领导。从这一角度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是从思想与情感以及认识层面对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功能进行了阐发。因而,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具体说来,就是要在情感、行动以及舆论上爱党、护党、为党。

总体说来,我国新闻媒体具有一般的传播媒介所具有的环境监测、信息传递、传承文化、提供娱乐等各种具体的功能和作用,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体,其功能与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的实现之上,也即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我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通过舆论的引导的实现,这是我国媒体的独特性,也是我国媒体的优越性。惟其如此认知,才能够明确我国新闻媒体的属性,才能够从我党及我国自身来认知媒体,而不是从西方媒体的属性的角度来关照我国媒体,从而得出不符合我国国情与经济基础的媒体观。媒体从业者以及舆论工作者,只有将这些廓清,牢牢地把握我国新闻媒体的属性及其功能,才能够提升我国媒体舆论引导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加强国际舆论引导能力建设

2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用48个字概括出了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其中,最后8个字为“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虽然媒体的对外传播职责被排在了最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其重要性较低。在互联网时代,国内与国际舆论场高度关联、日益复杂。因而,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由此,笔者不禁联想到了当前国际舆论环境发展态势和格局演变现状,以及在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如何构筑国际传播能力、积极参与国际舆论竞争,营造有益于我国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等等一系列问题。

国际舆论环境发展态势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逐步发达,国际舆论在国际政治、经贸、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影响愈来愈显著。传统媒体时代国际舆论环境主要是由图书、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构筑而成。由于纸质媒体在跨域传播中效能较低,故国际舆论影响力的显现始于通信卫星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先是广播,而后是电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 (ICT) 的发展,引发了全球性的媒介空间重构。如今,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继海、陆、空和太空之后的第五大生存空间,也是国际舆论生成、传播和演变的主要场域。

当前,国际舆论生态环境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舆论生成主体结构的重组;二是舆情格局的演变。

国际舆论生成主体呈现出多元、海量变化态势。首先,传统国际主流媒体在传播渠道 (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和社交媒体账号)、呈现方式 (文字、图片、音像、影像和数据) 等方面呈现出新样态,低成本、大幅提升了对华传播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其次,社会化媒体使普通用户得以轻松拥有先前掌控在少数机构手中的跨国传播权力,从而使参与国际舆论生产和传播的主体海量化。第三,大数据时代,数据拥有者的话语权呈快速上升趋势,使得大数据分析公司、网络平台和科技巨头等传统意义上的非媒体企业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已有所显露。如Google 的“新闻实验室”、Facebook的“即时新闻”和Apple的新闻聚合应用等,已对全球新闻业态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最后,“新闻机器人”也将成为国际舆论生成的主体之一。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闻机器人”进行新闻生产的模板源于既往报道所形成的数据库,因此,可能导致国际舆论空间中的某些“刻板成见”更加固化。

国际舆情格局变化特征为:两极分化伴随复杂博弈。国际舆论话语权大小始终与一国发展媒介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密切相关。欧美发达国家在现代传媒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是主导国际舆论走势主要力量。彼时,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三大国际通讯社占据着全球国际新闻发稿量的80%,全世界的国际新闻供稿量90%以上由西方媒体提供,但是他们所代表的地区人口不及全球五分之一。时至互联网时代,各国ICT发展水平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数字鸿沟”,从而导致国际舆论格局不平衡性增强。然而,随着美国的逐步衰落和中国、俄罗斯等金砖国家的崛起,国际舆情开始向复杂博弈方向演化。

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现状

近年来,藉由国家媒体发展与传播战略的进行调整——从以“内宣为重”到“内宣与外宣并举”,中国已迈入全球媒体大国行列,舆论影响力有所增强。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提供数据显示,中国传媒产业总值在2014年已超过万亿元,达到11361.8亿元。2015年,中国 (含港澳台) 共有87家媒体入选“世界媒体500强”,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

在国际舆论场中,来自中国的舆论声音渐多、渐强。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面对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诸多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基于该理念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和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主张。此外,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近年来中国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中国所提出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价值观,对制衡美国在网络空间中的“霸权”,促进大数据时代国际舆论向多元化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尽管成绩显著,但对我国媒体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地位仍需保持清醒认识。中国虽已成为媒体大国,但远非强国。根据2015年世界媒体实验室 (World Media Lab) 编制的年度“世界媒体500强”排行榜显示,美国占据95席,平均营业收入62.47亿美元;中国入选总数虽位居第二,但平均营业收入仅为8.29亿美元。与发达国家差距显著,整个世界媒体格局依旧“西强东弱”。

全球新闻类综合流量前10名网站全部为英美国家网站,传媒集团流量前10名中,英美国家亦占了70%。但可喜的是,我国主流媒体已积极地参与到本轮国际舆论竞争中。譬如,人民网目前已经推出英、法、日、德、俄等9个语种,并在 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Google+等国际主流社会性媒体开设账号。新华网也分别开设了全球版、欧洲版、非洲版和亚太版等10余个版本。其中,在Facebook 网站上,CCTV、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粉丝分别逾1900万、1300万和300万。

中国道路需要媒体阐释,中国理念需要媒体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是媒体的重要政治使命。因而,总书记从媒体国家发展战略角度指出欲增强国际话语权,应“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在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理念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舆论格局和我国媒体发展现状,笔者以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我国媒体国际舆论引导能力:

首先,完善我国传媒业发展顶层设计,促进各类资源有机对接。我国应及时调整传媒产业的顶层设计,依据时代背景、技术发展趋势、媒介发展规律和国家发展现实需要制定前瞻性对外传播发展规划,以实现弯道赶超。已出台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4.8) 和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2015.9) 均有积极作用,但二者偏“内向型”规划,故针对性不强。为有效突破现有不利国际舆论格局,我国应尽快制定具有全球视野的“外向型”传媒业顶层设计,并重点涵盖以下内容:一是国际传播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二是统筹规划全国媒体集团现有资源,打造对外传播队伍,培育、扶植几家具有国际传播竞争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三是通过顶层设计促使人才、资金与大数据等新媒体技术资源有机对接。

其次,应提升舆情监测与预测水平,抢占舆论引导先机。准确预测舆情发展态势是舆论引导成功的前提。如能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潜能,使舆情管理模式由“监测-预警”转型至“预测-防范”,则可为舆论引导赢得先机。

此外,应充分发掘数据价值,优化舆论引导策略。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在涉华议题层面,西方媒体长期扮演着议程设置者角色。故除提高我国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外,在大数据时代,还应调整舆论竞争战术,尤其是应充分运用“数据”资源。可利用数据新闻进行对抗性议程设置。一方面,运用数据新闻讲好中国故事。根据意识形态和舆论引导工作需要制作特定主题数据新闻,运用新技术、新形式,改进宣传工作方法,增强可信度和影响力。对那些容易被西方国家攻击的“软肋”,积极主动运用数据资产有针对性地先行发声。另一方面,运用数据新闻参与国际议程设置,突破既有国际舆论格局。主动出击,运用国外丰富的、优质开源数据资源,制作国际数据新闻,对西方国家的有关问题 (如枪击案、种族冲突等) 进行议程设置,争取舆论先机和引导权。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2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面对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新格局,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成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它随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产生而产生,根据时代形势及党的新闻工作需要而发展,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长期新闻工作实践中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它不仅要考虑国家的具体实际,也要注意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纳新内容、创立新理论。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其科学性、进步性的重要体现。

今天,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已经迈入了一个由技术驱动媒体发展的新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对全球信息生产与传播模式形成强烈冲击;传统媒体以及传统互联网媒体随之加速转型,促使新闻行业生态剧变;各类自媒体不断涌现,信息发布渠道日趋多元,新闻舆论日趋复杂;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68亿,其中有5.64亿阅读网络新闻,受众的信息获取途径更加多样,内容需求更加细分。

面对这样一个既新鲜活跃又复杂多变的新媒体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既遭遇挑战,也不乏机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新闻媒体都在抓紧学习和掌握新媒体发展规律,加快步伐完成媒体融合重任,努力打造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着力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并将这“四力”向新媒体平台逐步迁移。面对新媒体时代的种种变迁,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坚持党性原则,在此起彼伏的网络思潮中维护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随着新媒体深刻嵌入日常生活,纷繁复杂的舆论正在深刻影响着政府决策、社会秩序甚至政治生态。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类新媒体平台中,随处可见以极端化为显著特征的各类思潮,建构着如官民对立、警民对立等各式破坏力巨大的舆论框架,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严峻挑战。应当认识到,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只要是属于党的新闻事业,就应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媒体平台上,党的新闻媒体更要坚持党性原则,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说到底,新媒体更要敢于和善于为党代言,为主流价值观代言,为正能量代言,在复杂的网络思潮中,维护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场中树起一面不倒的旗帜。中国拥有的网民规模世界第一,网民区域分布、社会属性、内容需求差异较大,再加上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变动因素较多,全面开放条件下受国外信息影响更大,因此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的网络舆论是最嘈杂、最复杂的。这种情况下,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像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灯塔”和“抓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意味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判断事物真伪高下,把握正确的政治意识,激发和汇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在具体工作中,党所兴办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必须在各方面、各环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在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场中,努力建设一块舆论高地,使新闻舆论真正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以真实的信息冲破碎片化的网络“雾霾”。截止到201512月,中国网站数量为423万个,年增长26.3%;中国网页数量为2123亿个,年增长11.8%。此外,新浪微博的发送峰值已经从2012年的每分钟48万条提升到2016年的88万条;微信用户人均每天阅读时长约40分钟……各类网站、网页以及社交媒体高频度更新的信息,成为中国网民的主要阅读文本,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的信息规模。然而,由于信息发布门槛较低,把关机制不健全,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很难保证,其中的谣言和不健康信息,制造了不良舆情,为网络空间带来“雾霾”。面对这类情况,党的新闻媒体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准确报道事实,传播正确信息,努力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坚持实事求是,意味着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对新闻事实予以微观和宏观的全面把握,努力反映事物全貌。坚持实事求是,意味着要努力深入实际、一线和群众,用面向群众关切的真实报道,赢得受众的尊重和信任。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要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打造一支能够适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综合平台的新闻队伍。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以往对信源、发布渠道、信息解释权的垄断地位不再,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压力等也在发生较大的变化。调查表明,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认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却又质疑其指导性;认同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却又在实际工作中认为人民性优先于党性;认同党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但面对新闻业内的一些不良现象时立场又不够坚定……在这种情况下,为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从高校到新闻工作岗位,从领导到一线,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当一以贯之,取得广泛共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不断推进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性和应用性。

今后一个时期,新媒体将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新闻舆论工作理应在贯彻、认识、解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投入更多努力。

一是在理论研究层面:应鼓励理论界解放思想,加强理论研究,努力解决理论问题。新媒体的发展给新闻舆论工作者带来了一些思想困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地回答这些新问题、现实问题,以利于更有效地发挥指导性。目前,对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理论发展、深化研究的良好环境,鼓励学者积极投入精力、创造真知灼见,推陈出新地解决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时俱进和时代化的问题。

二是在理论教育层面:高校应继续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水平。调查显示,新闻工作者接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高校。有鉴于此,一方面应当充分研究高等教育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升高校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应当在教育内容上更加侧重正本清源,解决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什么”的问题,以此加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正确理解和理念认同。

三是在理论学习层面:新闻单位的学习内容应更侧重“怎样解读尤其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调查显示,新闻工作者更关注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工作实践,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解决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新闻单位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培训活动,应当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知中的存在问题予以着重解读,让新闻工作者打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实践中的各类质疑和难题,清除模糊认识。与此同时,也应当经常邀请知名或一线新闻工作者分享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际经验,让新闻工作者更加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工作中的适用性和指导力。

(执笔人吕鹏  戴丽娜 王蔚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科研人员)

 

来源:《文汇报》2016416

文字:吕鹏 戴丽娜 王蔚|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