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竞争优势上有技术无品牌,最后无法被市场认可,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有品牌无技术,服务客户的能力随时经受考验,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被对手超越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市场风险也就非常巨大。尤其当技术带来生活方式的变迁,品牌中与客户互动的方式和内容如果无法紧跟变迁,其品牌的价值就会受到瓦解。
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期许。从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作为“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和品牌是可以着力的两个重要方向。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目前在一些人眼里,相比研发,品牌似乎显得并不重要。
在近期一个论坛上,某分行行长就说:“重点还是科技,品牌是虚的,你看柯达那么大的品牌说没了就没了,倒闭了,柯达这个品牌还有多少价值呢?”这并不是特例。大品牌倒闭后从此一蹶不振的还有爱立信手机等。在民国时期,荣氏家族“人钟”牌棉纱与“兵船”牌面粉占据全国一半市场,“兵船”牌面粉一战期间甚至还占据欧洲三分之一市场。然而,这两个品牌没有被荣家后人延续下来,或被其他企业继承发展。当代中国经济中,上世纪90年代曾经畅销全国的“爱多VCD”、一度在大陆超越可口可乐的“健力宝”饮料、央视标王“秦池白酒”,至今似乎也早已销声匿迹。相反,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有新兴产业代表着时代的脚步,一次次科技的力量淘汰着旧行业,淘汰着老去的品牌。这些古今中外的事实,似乎确实验证着该行长的判断。
可是,我们熟知的可口可乐前CEO郭思达却说:“我们所有的工厂和设施可能明天会被全部烧光,但是你永远无法动摇公司的品牌价值……凭借品牌,我第二天就可以重建一切,品牌价值就是我的全部。”要知道可口可乐在1886年创建时是以胃药的形式面向市场的,按理说紧跟医疗技术的更新才应该是其决胜之道。而历史的发展让可口可乐没有选择技术,而是选择了品牌之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南部有个基于试验的电视节目。在节目中,给顾客倒两杯可乐,但事先并不告诉顾客杯子里是什么可乐,然后让顾客根据口感来判断,哪一种口味更好。结果80%的顾客都说是可口可乐,但是其实他们选出来的都是百事可乐。也就是说,可口可乐曾经宣称的饮料神秘配方,其实在消费者面前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而真正深入人心的是它的品牌。同样的例子还有雀巢、宝洁和达能等等。
如果说以上还只是快速消费品的话,那么汽车行业呢?同样的汽车,劳斯莱斯靠的难道是更先进的机器生产吗?不是,劳斯莱斯更加强调手工凸显的品牌价值。还有芯片,AMD芯片的性能曾经多次超越英特尔,但是就是由于品牌差距,在市场份额上却从来没有超越英特尔。华为和思科也是如此,尽管华为的产品性能及价格曾多次超越思科,但是曾经很长时间,华为市场一直无法超越思科。因此,仅靠技术或者说过分强调技术是不行的。把品牌和科技对立或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思维是不对的。
曾经有个交通方面的产品方案,有多家国内外企业竞标,最后中标的是外资某品牌企业的方案及产品,据说其研发报价是500万元美金。事后,该外资厂商把技术外包给上海一高校,外包的研发价格仅为50万元人民币,1%都不到。也就是说,缺乏品牌的技术会让你在招标竞争中失利,哪怕你的技术不见得比别人差。这个案例还说明,如果缺乏品牌,那么上海建成了“科创中心”,也可能只是科技代工中心。
那么科技和品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1992年开始提出“微笑曲线”。很长时间以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以提升产业附加值,几乎成了经济界的共识,也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微笑曲线”中间是加工生产,左边是研发设计,右边是渠道和销售。如果说科技创新是研发设计的关键,那么品牌可以说是渠道和销售的核心。在价值实现中,要提升附加值,而科技是提升附加值的基础、保障或前提,品牌则是实现附加值的形式和核心。竞争优势上有技术无品牌,最后无法被市场认可,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有品牌无技术,服务客户的能力随时经受考验,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被对手超越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市场风险也就非常巨大。尤其当技术带来生活方式的变迁,品牌中与客户互动的方式和内容如果无法紧跟变迁,其品牌的价值就会受到瓦解。比如,柯达倒闭过程中,是技术变迁首先瓦解了品牌的价值,从而使其倒闭前的品牌价值已经遭受重创,而不是倒闭后才变得一文不值。而可口可乐,则不断研究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迁,不断丰富其与客户联系的方式和内容,以不断提升价值。
在科创中心建设中,一定要加强研发与品牌的双翼联动,如果不重视品牌建设,那么很有可能只是成为一个“科创代工中心”。
(作者分别为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上海观察 2016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