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李志茗:李霞与关羽形象的再建构

日期:2015/09/07|点击:22

     李霞(1871—1938),字云仙,福建仙游人,近代中国画家。曾长期客居上海作画、卖画,举办画展。他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民俗色彩和生活气息,又保持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特色。如中国近代海军名宿萨镇冰曾言“镇冰蚤耳云仙先生画名,……先生儒雅风流,文字翰墨,皆优为之”,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深赞李霞“画笔古奥”,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评价李霞的画“气韵浑古,笔墨流动”。而近代画家吴昌硕、王一亭则称誉李霞为“人物第一家”,黄宾虹也说:“李霞笔墨功力深厚,保存了传统人物画艺术之精华。”
    李霞画作主要以古装人物画为主,但最钟情而反复塑造的人物是关羽。他一生创作了十几种关羽像,有“华佗关公”、“关公与周仓”(图②)、“关公读春秋”、“关公夜读春秋”(图③)、“关公造像”、“关公骑马”、“云头思汉”等。关羽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其相貌虽史无明书,仅提及“美须髯”,经过历代文士、艺人的共同创造,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即《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且如毛宗岗指出的那样,关羽兵败被杀后,“其神灵则不独相随之人附之而灵,其所用之物亦与之而俱灵。平也、仓也、马也、刀也、巾袍也,皆宜与云长并垂不朽者也”。因此,《三国演义》一纸风行后,关羽的形象便典范化、模式化,而“平也、仓也、马也、刀也、巾袍也”作为标配,大多会出现在关羽的造型中。如1908年出土的一幅金代版画《义勇武安王》(图①),图中关羽已是“丹凤眼,卧蚕眉,五绺美髯”的形象;其身后一人捧印、一人手擎关字旗、一人紧握青龙月偃刀,显然关平、周仓都在其中。
    明清以降,关羽受到全民崇拜,其图像十分盛行,形式丰富多样,但无论怎样,都秉承了《三国演义》中的造型。对生活于清末民国又以卖画为生的李霞来说,看到市场对关羽画像需求旺盛,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个人物,愿意进行创作,可面对那么多的同类作品,且有约定俗成的模式,该如何画出新意,引起人家的注意和兴趣呢?经过一番钻研,李霞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注重气韵。他画关羽大多为巨幅作品,并一反以往关羽加标配的经典造型,删繁就简,以关羽单身像为主,通过刻画关羽的姿态、表情凸显其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令人产生威严雄浑之感。
    其次,讲究骨法用笔。李霞融合中西画法,既追求笔法运用,又掌握透视方法。画关羽时,他先依据人体比例构图,再用雄健的笔力勾勒外部衣饰,运笔快速,笔意粗壮,富有气势和动感,而关羽的风骨、神韵乃藉此呈现。
    第三,移入感情。关羽信仰出自民间,民间社会期盼英雄,渴望得到保护。李霞也来自民间,从百姓的心理需要和诉求出发,所画关羽高大健硕,顶天立地,忠贞威猛,刚烈神武,能够承担惩恶除奸、镇邪驱魔、扶危济困、护国祐民的责任。与此同时,李霞也刻意用文人的情趣、笔墨来写关羽,使其儒雅严正、神威赫赫的守护神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应物象形。如前所述,关羽的形象早已印入人们的脑海中,不过,李霞还是大胆创新,对关羽的脸部作了与众不同、独成一家的刻画。他认为关羽“面如重枣”,是指关羽的脸型似两个枣子重叠起来,而不单指红脸。此外他还把关羽画成眉头微皱的样子。上述处理,使关羽看起来庄重威严,英气逼人,而且带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愁思。
    第五,工写互参。李霞总结其人物画法的心得是“工写互参,以鸡毛颖为用”。在画关羽面部时,他用工笔技法,眼、眉、须发细笔白描,一丝不苟,形象逼真。对于关羽的躯干,则用特制鸡毫笔挥写,笔锋半侧,快速旋转,线条飞动奔放,落笔粗犷简练,苍劲有力。因此有学者评论李霞“在关公像上之笔墨纵横,如同风驰雨骤,仅仅数笔之间,即能传出颇负特征之关羽神态”,这“正是其千锤百炼,笔墨熟稔所至”。
    李霞的探索和努力,使其一时以擅画关羽闻名于世,“所绘关壮缪神像尤为世宝”。近代著名诗人陈衍称誉李霞所画关羽“逸趣横生”,并举明末画家陈洪绶(字章侯)画关羽像轶事为例,评论说:“今云仙以善壮缪,纸贵一时,殆章侯后身欤?”另据福州的一位文史专家陈叔侗回忆:“记得童年时,每爱看厅堂正中高挂着的丈匹巨幅《关公像》,家中还有‘南极寿星’、‘麻姑晋酿’等中堂,以及‘四快’屏条等,都是李霞擅长的作品,总觉得不如关公像之能震撼人。只见他以简括雄犷的大笔勾成衣纹轮廓,又以毫端勒出舒朗飘逸的眼神须眉,无不凛凛含威,深铭脑际。竟认为关公形神相貌就该这样子,甚至此后见到任何塑造雕绘的关公形象都嫌不够味,不像。”
    李霞所建构的关羽形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典范。从流传下来的李霞所画关羽像看,画中的关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这一方面表明李霞确实是精心创作关羽这个人物形象,并作为自己的一个招牌作品反复绘制,而社会大众也高度认可和接受他这个招牌作品。当时的《申报》《字林西报》《中央日报》在报道李霞时,必提他的关公画作,并给予很高评价。如1935年7月9日的《申报》刊登了上月底李霞在上海举行个人画展时的一幅关羽作品《云头思汉》;次月16日的《字林西报》在介绍李霞时说,其画作“最为动人者,如达摩、罗汉、关羽诸图,尤见活跃纸上”。同年11月中旬,《中央日报》也报道李霞所画关羽“生气凛然,令人起敬”,林森、何应钦、蔡元培等名流政要“极为赞许”。
    值得一提的是,李霞还是个爱国画家。“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就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东北义军抗日。萨镇冰曾撰文说李霞“富有利济民物之想,尝选平生得意杰作画五十帧,每帧都五尺,邮诿南洋爱国会,鬻所值以赈灾民,迩又以东北义军蹈汤火,冒戈鋋,深用悯测,复精选平生画本,用珂罗版拓印若干卷,鬻值援济,以急边关军粮之需”。随着东北失守,国土沦丧,他义愤填膺,卖画援济,“以拯当前之艰危”。其时他健康状况不佳,但仍拖着病躯,坚持大量作画,每幅作品均钤印“国难当前,卖画助饷”闲章,以卖画所得支援抗战。所幸这批画作,同时也印成画片,如今虽仅存部分,但据此可知李霞当年爱国义举的一鳞半爪。他的关羽作品深为群众所喜爱,用于义卖的较多,《云头思汉》(图④)即为其中之一。该图右下方长方形黑块,就是当年所盖的闲章,其上白字隐约可见,犹在诉说着那段全民抗战的激情岁月。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2015年8月28日 
 

文字:李志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