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获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特色人才项目资助
作者:刘长秋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字数:31.5万字
著作简介:保障人类生命健康与维系人性尊严的需要,使得生命法作为当代法律的一个重要分支开始受到各国的重视,以研究生命法及其发展规律为使命的生命法学于是降生,成为当代法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显学,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然而,就目前来看,国内生命法学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难以适应这一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急需要进行理论的梳理与重构。本著作在梳理、分析和批判现有生命法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生命法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建构。对生命法的历史、特点、法域归属及其地位以及生命法与生命伦理的关系等基本生命法学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生命立法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作为法学学科的生命法学
第一节 生命法学学科的产生与概念界定
一、生命法学何以产生?
二、什么是生命法学?
三、为什么是生命法学?
第二节 生命法学作为一个法学学科的特点
一、法学新学科
二、独立的部门法学科
三、综合性的法学学科
第三节 生命法学的研究方法探讨
一、生命法学的一般性研究方法
二、跨学科研究是生命法学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方法论依据
第四节 生命法学体系研究
一、什么是法学体系
二、生命法学体系的建构论
第二章 中国生命法学研究的现状、前景与任务
第一节 中国生命法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一、研究的现状分析
二、当主要问题:立足于学科视角的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命法学的前景何以光明
一、生物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保障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生命法制建设的理性选择
四、学界重视的逻辑结果
五、应对传统部门法学理论基点缺陷之客观需求
六、研究特殊法律主体所带来的法律问题之需要
七、研究和保护围绕人类生命问题而引生之权利的必然
八、丰富国内法学研究的内在需要
九、中国生命法学研究前进惯性的推动
第三节 当代中国生命法学的学科任务
一、应致力于推动生命法制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应重视生物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生命法律人才之培养
三、应加强自身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第三章 什么是生命法
第一节 20世纪生命科技发展与生命法
一、生命科学技术及其20世纪以来的发展
二、生命法概念的由来
第二节 生命法的概念考辨
一、生命法概念的源出与发展
二、生命法概念的争论与评析
三、对生命法概念的再界定
第四章 生命法史考
第一节 外国生命法史考
一、古代外国生命法
二、近现代外国生命法
第二节 中国生命法史考
一、古代中国生命法
二、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生命法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生命法
第三节 国际生命法史考
一、生命问题及其国际化
二、国际生命立法
第四节 对生命法发展的思考
第五章 生命法的特点及法域归属
第一节 生命法的特点:以其他部门法为参照
一、鲜明的综合性
二、浓厚的伦理性
三、突出的科技性
四、较强的公益性
五、相对超前的预见性
第二节 生命法属于哪一个法域
一、公私法的划分及其变通
二、生命法的法域归属
第六章 生命法的地位析辨
第一节 类似法群视域中的生命法
一、生命法涵盖了卫生法
二、生命法不是科技法的分支
三、生命法与生态法的关联与差异
第二节 法律部门视野中的生命法
一、法律部门及其划分标准与原则分析
二、生命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三、对生命法独立部门法地位的理性思考
第三节 生命法的调整对象研究
一、作为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对象
二、生命法的调整对象:生命社会关系
三、生命社会关系的两个特征
第四节 论生命法律调整方法
一、法律调整方法及其学理意义
二、作为一种特殊调整方法的生命法律调整方法
三、生命法律调整的具体分析:以献血受害事件的法律救济为视角
四、生命法调整方法是法定的调整方法
第七章 伦理学视域中的生命法
第一节 生命伦理与生命法
一、生命伦理概念的厘定
二、生命伦理与生命法的联系
三、生命伦理与生命法的区别
第二节 生命伦理的法律化研究
一、理论可能性与现实必要性
二、对“生命法非法律化生命伦理论”的驳斥
三、域外生命伦理的法律化:实践与特点
四、我国生命伦理法律化应注意的问题212
第八章 对我国生命法的理性审视
第一节 我国生命法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立法步伐显见落后
二、法律内容保守欠缺
三、法律体系不够融贯
第二节 完善我国生命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生命立法规划
二、加快生命立法步伐
三、加强体系的融贯性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刘长秋(1976— ),男,山东莱芜人,烟台大学法学学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生命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山东省高校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山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法学会生命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法学会理事、《医学与法学》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外社会科学前沿》编委、东方网特邀网络评论员等。自2001年至今,已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ethics、《法商研究》、《法律科学》、《现代法学》、《人民日报》、《健康报》等国内外各类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文章280余篇,出版专著8部,主编、参著、参编2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与青年项目各1项、上海哲社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项,其他项目多项,先后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社会科学院张仲礼学术奖”、“上海市第二届法学优秀成果奖”、“全国首届刑法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84~2014)”、“中国科技法学会优秀论文奖”、“中国科技法学优秀人才奖”、“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特色人才”等各级各类奖励及荣誉近20项,并接受USA Today、France 24、英国《卫报》、《纽约时报》、《环球时报》、《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检察日报》等国内外媒体采访3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