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上海不可错过五大机遇

日期:2015/04/03|点击:450

        刚刚结束的博鳌论坛,“一带一路”是最热话题。会议期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还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上海面临怎样的机遇,又能发挥何种作用?记者为此专访了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
三条发展轴呈现新格局
记者(以下简称“记”):“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已经发布,它为我们谋划了一幅怎样的发展蓝图?
郁鸿胜(以下简称“郁”):“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对我国来说,呈现了“π”字形战略格局,其中包括三条发展轴。如果在中国地图上画上三条发展轴,就像“π”字形。
第一条发展轴:我国沿海的南海、东海、黄海和环渤海的11个省市的发展轴,可以理解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和起点。
第二条发展轴:我国新亚欧大陆桥发展轴,起点江苏连云港,向西通过海陆联动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甘肃、青海、新疆等7个省市,贯穿我国东中西区域,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联动西亚、中亚和西欧,共计10090公里,也是21世纪新丝绸之路陆上经济带重要发展轴。
第三条发展轴:长江经济带,包括长江干流2838公里,长江流域7.1万公里的河流,它覆盖我国11个沿江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贯穿东中西。
当然,21世纪新丝绸之路陆上经济带,还应包括渝新欧(重庆、新疆、欧洲)、蓉新欧(成都、新疆、欧洲)和义新欧(义乌、新疆、欧洲)等发展轴。
两大战略叠加优势
记:上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何机遇?
郁:我认为上海起码有五大机遇不容错过。首先是双向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在我国开放格局是由东向西布局的,上海处于中国沿海最东面,是东方的“桥头堡”,通过参与长江经济带、新欧亚大陆桥建设,可以发挥向西辐射的作用。同时,“一带一路”又是对外连接的重要基地,通过东盟自由贸易区、湄公河合作次区域等,将国际先进理念和开放政策向东聚集。这就是一个由西向东开放的过程,上海可以通过援滇等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区域大合作。
其二是对外开放枢纽的建设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对外开放,上海有望借此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结算中心落户,引入国际金融机构,同时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跳板”。
其三是完善外贸合作机制。“一带一路”覆盖面广,参与省市多,上海能发挥人才、制度、管理优势,探索建立区域外贸协调工作机制。
第四是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节点枢纽城市。陆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往北到连云港,可以直通新欧亚大陆桥,海上丝绸之路上海也是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上海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有必要进一步提升能级和辐射带动力。
最后,“一带一路”战略还将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能拓展出新的开放领域,在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加快国际合作步伐。
上海的着力点在哪
记:您刚刚谈了上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那上海能发挥哪些作用呢?
郁: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理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首先要发挥全球科技创新带动作用,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技术资源。其次,上海是全国外资外贸的先导区,制度建设走在前列,未来在进一步提升枢纽功能,深化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能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
“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就是互联互通,其中首先是设施互通。上海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及国际国内航线网络,将能发挥门户集散的功能。此外,上海正在谋求产业转型,还可以率先走出去,建立国际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商务服务体系和物流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上,国内涉及五大城市群,上海还应积极发挥经济城市群的联动作用,带头探索合作机制。
记:那么上海从何处着力呢?
郁:上海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能否充分发挥交汇点制度创新的优势,决定了上海能否服务好国家战略并从中发展自身。上海可在以下方面着力: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方面,应从巩固上海枢纽港地位考虑,鼓励上海港口物流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沿江港口的建设运营,并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等;在加强与沿江地区电子通关衔接、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进一步打开东南亚、中西亚及欧盟市场,使上海成为我国向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形成货物和服务贸易同步、国际和国内市场相互融通的发展格局,成为连接长江流域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节点;在中国企业从上海“走出去”的基地建设方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准备“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窗口,减少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并帮助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因此,上海应在帮助中国企业提高国际贸易领域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方面做好服务。
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制度率先向长江流域转移和推广,发挥改革辐射效应,是上海未来的重中之重。上海要服务好长江经济带,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但凡真正创新的体制、机制,就一定会超越本地范畴,而这创新下的成果,最终会成为整个长江经济带乃至更大区域的共享。
 
 
来源:《解放日报》201542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