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从道路的一般结构来看,决定道路性质的是其为之追求的价值目标,而非用来实现价值目标的制度手段,更不是用来阐释目标和手段合理性的理论学说。当前,人们之所以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产生质疑,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是由于沿用传统社会主义的结构性特征来检视现实道路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由于仅仅强调中国道路在具体制度、指导思想和经济成就上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区别或优势的现有解释还不够有说服力。因此,要做到道路自信,就应回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来。
[关键词]:道路自信;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人类文明发展研究”(批准文号11&ZD065)阶段性成果。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14年05期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