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WTO)第九届部长级会议7日在印尼巴厘岛落幕,会议达成了一揽子协定,内容涉及多哈回合谈判的四个议题:贸易便利化、对不发达国家贸易能力的援助、农业和棉花贸易。
应该说,巴厘岛达成的这些协议内容并不新鲜,经过多哈回合12年的长期艰苦谈判,成员国在上述领域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在如何收获这些早期成果上,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发达国家成员一直反对在其他重要议题,主要是在全面削减农业补贴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等关键问题上没有取得进展的情况下达成协定。因为他们认为多哈回合谈判应该坚持达成一揽子协定的原则。但是由于在农业补贴削减和服务贸易等问题上成员国分歧太大,一直没有取得进展,多哈回合谈判陷于停顿已经多年。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曾公开鼓吹多哈回合谈判失败,WTO应另起谈判的炉灶,并试图用区域贸易谈判来取代全球贸易框架,TPP和TTIP也就是这一战略的产物。
但是,大多数WTO成员国并不愿意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因为以WTO框架为基础的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启并激活多哈回合谈判的努力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中一直没有间断。今年5月巴西驻WTO大使阿泽维多接任世贸组织总干事后,倾注全力说服成员国挽救多哈回合的谈判,其中一个努力就是在成员国已经达成共识的议题上签订一揽子协定,为当前不景气的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提供推动力。他的努力在巴厘岛WTO部长会议上得到了回报,当阿泽维多总干事宣布会议取得成果,并且强调“巴厘岛协定原先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但现在实现了”,“在WTO的历史上我们第一次取得了成果”时,激动得几乎哽咽。
巴厘岛协定的达成,也与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前景不令人乐观有着直接的联系。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已经过去4-5年,经济复苏的前景仍然不令人乐观。发达国家经济增速继续缓慢、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则在今年也遭受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外资流出、资产价格下跌的冲击。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全球贸易增幅也出现了下降,2012年只有2.5%,今年增长幅度可能比2012年还要低。这使聚集在巴厘岛的贸易部长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通过推动贸易自由化来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紧迫性。根据WTO的一项研究报告估计,巴厘岛“早期收获”协定将使全球GDP增加1万亿美元。
巴厘岛协定的达成,最重要的价值是使得人们对于多哈回合谈判的悲观情绪有了改观,WTO多边自由贸易体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政策优先关注的中心,推动多哈回合谈判顺利结束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务。
早期收获的成果固然值得庆贺,未来谈判的任务将仍旧十分艰巨,因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甚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对待农产品补贴、服务贸易等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尖锐。而且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还提出了新的议题作为多哈回合谈判的内容,比如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问题、汇率失衡问题等。要在短期内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似乎非常艰难。但是,巴厘岛协定的成果给我们开了先例,那就是我们可以在那些各国存在基本共识的领域和问题上先达成协定,取得局部成果,然后在逐步推进。愚公移山,锲而不舍,终将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经济全球化已经将各国联系在了一起,世界各国的市场相互依存度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保护主义不仅在理论上已经证明是不利于各方的选择,而且在现实条件下也是不明智的政策选择。强调互惠和“公平”的区域性或者双边的优惠和自由贸易安排,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全球自由贸易体制的补充,但是利益最大化的全球贸易自由化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2013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