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中国:积极维护海上通道安全

日期:2012/12/07|点击:8

作为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正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发展。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对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做出了系统性的阐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未来20年的国家定位是中等发达国家,仅靠国内资源不足以支撑这个目标,必须参与世界资源分配,不断拓展国家利益。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经从开放战略进入到国家利益不断拓展背景下的全球布局战略阶段,海上通道作为中国国家利益拓展的载体,日益受到注目。

海上通道安全形势严峻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开辟30多条远洋航线,通达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国家海洋利益安全涉及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等有关海域。近年来,中国在开拓海上战略通道的过程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一,中国海上运输能力较差,大部分物资需要租赁外国运力来运输。有关方面已经计划建立进口石油运输船队,目标是在2020年建成运输1.3亿吨进口原油的船队。中海油陆续建造了各种类型钻井平台。按照规划,中海集团近两年内将建造68艘超级油轮。

其二,中国的远洋投送能力严重不足,缺乏先进充足的装备,特别是没有后勤补给基地。

其三,与海上通道安全相关的主权利益,比如南海、钓鱼岛等争端依然没有解决。

其四,与中国相关的4个重要航道面临海盗等严重安全威胁。中国的主要海运线路均处于海盗多发区,尤其是进口石油的60%要走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一线。海盗袭击已经对中国海运业、远洋渔业造成一定影响。

其五,地缘环境的制约,使得我国海上通道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具体来看,我国有1.8万海里的海岸线,有众多的出海口,但我国海域大都属于封闭或半封闭海域。我国海上通道从地理上可分为北方向通道、东方向通道和南方向通道。北方向通道只有图们江出海口,面向日本海,出海口由俄罗斯控制,我国只有利用图们江口出海的权利。东方向通道出海口较多,但这条航路不仅要通过大隅海峡、土卡拉水道、古宫水道等第一岛链诸海峡,还要穿越第二、第三岛链的制约,安全形势极度严峻。南方向通道出海口,面向我国南海,也是我国大宗物资进口的主要通道,远处的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等主要控制在美国等国家手中。

积极开展护航国际合作

中国正在不断寻求用国际合作方式加强海上通道安全。中国对加强护航国际合作持积极、开放的态度,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与有关国家和组织建立了互通共享情报信息的常态化机制。作为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中国与50多个国家签定了双边海运协定,积极开展海洋交通运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美国认为,全球有16条海上咽喉要道,其中,美国最为关注的是马六甲海峡。目前,中国也最为关注马六甲海峡。有专家预测,今后20年,中国除了需要进口大量能源,还需要进口铁30亿吨,铜56亿吨,铅1亿吨。目前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路,主要有中东航线、非洲航线、东南亚航线、太平洋航线等4条。除从南美洲委内瑞拉等国进口石油走太平洋航线外,从其他方向获取石油都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中国将面临巨大压力。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还不足以控制或影响马六甲海峡。

此外,日本也十分关注马六甲海峡,该海峡承运着日本80%的石油运输和50%的其他货物运输。印度则把马六甲海峡视为其进入太平洋的门户。印度的防务专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印度洋控制战略,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印度最易控制的世界战略通道。目前,印度已在马六甲海峡西部入口处修建了海军基地,并计划在2015-2025年之前拥有3艘航空母舰,以确保印度在印度洋和两洋接合部利益的安全。

为此,中国正在与美日等国加强合作,确保马六甲海峡的通道安全。总之,中国维护海上通道安全不仅成为国家保持现有利益,并进一步拓展新利益的不可回避的政策考量,更是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和谐海洋秩序最为具体的战略空间。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 2012-12-3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