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沈从文历来被视作一个“乡土中国”的指符,然一个悖论式现象是,沈“进城”与“返乡”的姿态同样坚定:他在心理上留恋乡土,却义无反顾地离开;他在现实中急欲进入的都市,却成为小说中蔑弃的对象。解读其“都市”语义,可见一种站在“知识阶级”门槛上的边缘自觉,形塑了其特定的观察视角与思维方式;其与“都市”互为“他者”的“湘西”,则是在一个置身其中的社会人文秩序的压抑下被激活的理想世界,本身即是“现代—都市”的产物。究其作品内蕴,则又见:在疏离政治、逸越道德、面向俗世、重视人欲,甚至标新立异方面,上海乃至“后上海”时期的沈从文,与所谓“海派”具有一种精神内质上的共通处。而在不同都市社会生态的转换中,沈从文自身完成了从一个远眺知识中心的“乡下人”到都市知识分子的身份、地位迁徙。其身后,则铺衍了一条京海合流的生命轨迹。
关键词:沈从文 知识阶级 都市 湘西 京派 海派
来源:《学术月刊》2012年07期
(作者叶中强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