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被再三证明是损人不利己的政策措施,其最终结果,不仅损害贸易伙伴的利益,也损害本国民众的福利。尽管“保护幼稚产业”曾经“在理论上证明”保护主义有着特定条件下的正当性,但这一点显然无法适用于发达国家
最近,美国连续对中国出口商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一周内竟然搞出了6起,涉及化学增白剂、镀锌钢丝、光伏电池、金属硅、钢制车轮等,其密集程度在中美双边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各方对美国如此举动大致已有共识,这就是美国当前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右翼势力借机对中国施压,而奥巴马政府面对民众不满情绪上升以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指责其经济、贸易政策的双重压力,也要借对华强硬姿态来赚取人心。
贸易保护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被再三证明是损人不利己的政策措施,其最终结果,不仅损害贸易伙伴的利益,也损害本国民众的福利。尽管“保护幼稚产业”曾经“在理论上证明”保护主义有着特定条件下的正当性,但这一点显然无法适用于发达国家。
站不住脚的借口
美国针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措施“反倾销”、“反补贴”,是在GATT/WTO框架内被最频繁滥用的一个借口,而WTO保留的这些规则上的漏洞,正是当初主要发达国家在缔结GATT条约时特地安排的,是各方利益妥协的一个产物。
实际上,生产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搞“倾销”,无异于自杀,除非另有目的,这种做法显然也无法持续;而政府补贴出口,等于花自己国家的钱给外国人送实惠,是非理性行为,与政府的职能直接相悖。谁都明白:倾销和补贴都是愚蠢之举。
但西方的政治家们认为,倾销可赶走竞争对手,独占市场,然后利用垄断地位提高产品价格以获取超额的垄断利润;补贴也意在占领他国市场,规模经济效应或其他方面的利益可以弥补补贴的损失。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反倾销就应该由反垄断取代,而如果不能通过垄断市场获得垄断利润,那就不会有人搞“倾销”;至于反补贴,据说是获得了补贴的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以规模效应来获利,那么这只有垄断型大企业有此能力和条件。以上述推理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与倾销、政府补贴不应该有什么关系,因为中国企业和政府都无法从低价倾销和政府补贴中获得任何好处。
损害民众普遍利益
保留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规定,让发达国家在需要时有借口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我们看到,每当它们的经济发生困难时,保护主义措施就增加。这些国家民众的利益会因为保护主义措施而得到增加吗?
答案是否定的。保护主义措施或许能够保护某些利益集团,主要是与进口商品竞争的生产商的利益,但将损害本国消费者的利益,以及以进口商品作为中间品进行加工和配套的生产商的利益。两相权衡,后者的利益损失肯定大于被保护的集团的获利。这应该是经济学的常识。但由于利益集团的游说以及政客们的政治鼓动,同时提供错误信息,广大民众往往容易判断失误,把实施保护主义措施当成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政策选择。
现实情况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将本国制造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后,从许多商品的生产者和出口者变成了进口者和消费者,由于商品价格大幅下降,民众所获福利大幅提升。在全球资源性商品价格不断飙升之时,进口工业制成品的发达国家能够持续维持很低的通货膨胀率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然,接受制造业转移的发展中国家,或者以本国要素组织生产和出口的发展中国家也获得了好处。这些好处来自国际分工扩大和深化所带来的效率提高——这是参加国际贸易各方共赢的基础。国际贸易利益在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分配或许有多有少,但绝非零和博弈,而是双赢。将国际贸易看成是就业机会在国际间转移,是片面和肤浅的解读。即使有一部分人在产业调整中失业或者转行,有利益损失,但相比整个国家民众作为消费者所获得的福利收益和本国出口商从出口增加中所获的利益等,则可忽略不计。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得失不均固然需要协调,但这是内政,不应该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
我们不必草木皆兵
虽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直接损害了中国一些行业和企业的利益,我们要坚决反对和据理力争,但也不必草木皆兵。这是因为——其一,美国保护主义措施尽管最近密集出台,但毕竟是短期措施,不可能改变中美之间基本的贸易格局,也不可能逆转由WTO基本规则所确定的国际自由贸易的总体态势。
其二,涉及金额尽管绝对数量不算小,但与中国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值超过3000多亿美元相比,只占不到2%。
其三,贸易争端在WTO成员国之间实属常态。我们既可以在中美经济与战略对话中提出反对和磋商意见,也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寻求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可以发动美国国内利益受损的消费者和利益集团来反对美国政府的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笔者不赞同对美采取针锋相对的报复行动,因为这会使自己陷入贸易战的泥潭,最终对双方都更加不利。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和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我们有责任维护自由贸易的规则和理念,这符合中国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也符合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从更高层面讲,这是中国和平发展的要求,是负责任大国应该有的姿态。
(徐明棋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 201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