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用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化解“四个危险”

日期:2012/04/25|点击:6

程伟礼 江凤环 崔立颖

日前,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题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文章,指出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而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监督制约。这是切中时弊的醒世之言。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运动的领导干部应当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具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要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新形势下,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并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这对于化解“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个危险,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提高实践上的创造性。

深化人民对执政党权力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强调,工人阶级政党及其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真正所有者。执政党、政府和民众构成了执政权力的三要素,并演化出两对基本关系,即执政党与民众的关系、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对执政权力三要素及两对基本关系有着鲜明的观点、态度和看法:

首先,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承认,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获得、加深并持续民众对执政党手中权力的认同性是我们党始终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通过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获得了普遍认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继续巩固执政合法性,是我们党面临的重要课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社会利益整合是执政党必须履行的职责。社会利益整合要求执政党具有利益平衡的综合能力,善于弥合社会各方面分歧,消解民众之间的纠纷和矛盾,减少社会冲突。它与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相结合,构成了治理的最佳利益整合功能。为此,执政党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准绳进行社会整合,打造社会公共利益的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私利。在收入差距拉大的背景下,如何针对社会利益分化的实际,实践公平正义,是我们党必须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最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强调,执政党的执政方式是否科学,可以从执政党与公权力的关系中体现出来。执政党与公权力的关系,具体体现在执政党对公权力施加影响的边界、对公权力的运用能力以及滥用公权力对执政党的腐蚀和影响等。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防范和解决滥用公权力对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我们党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此外,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还涉及党内民主问题。党内民主是执政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担负着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的任务。发挥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党内民主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执政党内部的凝聚力,影响执政党的代表性,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认真对待。

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

进入新世纪,要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就必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积极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精神懈怠是对我们党凝聚力的巨大瓦解。一些党员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些人觉得过去付出了,现在就应坐享其成……如何端正精神状态,做到忘掉功绩不忘本,时刻谨记忧患意识,从而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是解决精神懈怠问题的关键。为此,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其中,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创新性,一定意义上已成为新形势下我们党理论发展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增强党内民主的活力,才能真正打破惰性发作的陋习,才能避免 “权力垄断”和 “真理垄断”现象的出现,催生人才辈出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日益成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考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做思想工作和选拔使用人才的能力。为此,我们要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添新鲜血液,并推动党的人才队伍质量优化。另外,利益整合作为执政党的一项基本功能,也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党的利益整合能力建设,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民主协商等方式凝聚人心;需要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加强合作,加强民主监督;需要支持发展社会组织和机构,为协调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提供不同的社会渠道。

我们党执政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则是脱离群众。新时期,脱离群众的表现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污享乐现象蔓延。脱离群众的原因无非是和平时期长期执政放松警惕,导致理想信念的动摇和根本宗旨的错位;封建“官本位”思想在一部分干部脑子里依旧残留。化解这一危险,必须真正牢记“权为民所赋”的理念,自觉做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人民,造福人民。要把掌权看成是为人民承担责任,把行使权力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方式。特别要注意的是,群众利益没有大小之分,各级党员干部要尽可能关心和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群体的正当利益要求,让人民切身感受到党的真心诚意。

权力失控是产生腐败的本源,消极是思想迷惘的结果。之所以会产生消极腐败,归根结底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抵抗不了权力和利益的诱惑。因此,必须坚持制度反腐和思想反腐并举,一方面建立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相关的政治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加强思想信念建设,化解消极腐败腐蚀党的危险,确保党的肌体健康。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