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无论是基建项目、门店招租、大楼物业选择,还是帮困基金运用、职工用餐,只要是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公共性事项,上海社会科学院都会通过“1+8”职工民主管理模式,形成合理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这个由职代会与8个群众民主管理组织组成的民主管理模式,实现了全院职工参与民主办院工作的全年覆盖、不断深化,促进了上海社科院的科研工作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上海社科院有300多名高级职称研究员,职工队伍“文化程度高、学历高、民主意识强”,民主管理该如何落到实处?2003年以来,上海社科院通过实践摸索出“1+8”模式,即以职代会为核心,在职代会休会期间,则由8个群众民主管理组织承担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涉及帮困基金管理、基本建设管理、总部物业管理、国际社科创新基地物业管理、招商工作、工住房补贴工作、膳食管理和劳动争议调解等方面。委员们由职工推举产生,每年向职代会提交工作报告,切实保障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共决权和监督权。
定期考核+“飞行检查”
要让职工吃得安心舒心
自从2005年4月膳管会成立以来,群众参与管理餐饮部工作就有了固定的渠道,不仅是日常管理,膳管会对于食堂采购和招标也有着全过程监督。每季度膳管会对食堂进行包括膳食质量、食品卫生和收支情况在内的“三大考核”。膳食管理委员还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和座谈会等方式,对食堂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进行“飞行检查”。
一顿营养搭配合理又色香味俱全的工作餐价格却远低于市场价,这里面也有膳管会的功劳。针对近年来物价较大幅度上涨,膳管会在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的前提下,与餐饮部同志一起,群策群力,膳食水平和价格都保持了稳定。膳管会的委员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仅要让职工吃饱吃好,更要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有了膳管会的参与和监督,社科院食堂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连续十多年获得市级荣誉称号的基础上,2007年获得“上海市文明食堂示范单位”的称号,2009年又被评为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认真审核援助申请
每一笔帮困金都花在刀刃上
器官移植补助,癌症与大病补助,自费超过万元以上补助……上海社科院职工重大疾病帮困基金管理委员会有专门账户,专款专用,每半年审核一次,对符合规定、身患重大疾病员工的援助申请进行审议,及时发放援助款,让钱花在刀刃上。
听说文学所的一位研究员要换肝治疗,院领导十分关心,要求院职工重病大病帮困基金委员会讨论研究。帮困委员会按照职代会通过的职工重病大病补助条例规定,给予资金援助,解了这位研究员的燃眉之急。如今这位研究员已恢复健康,依旧奋战在科研与教学的第一线,谈及此事,他总是说:“我要抓紧时间为社科院再做点贡献。”
据院工会主席徐霖恩介绍帮困基金管理委员会自2005年以来已向符合规定的50名重病、大病职工发放40多万元,让患病职工切实感受到了院党委与全院职工的关怀。通过数年的运作,帮困基金委员会已经成为了职工的“贴心人。”
院党委也一直十分重视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工作,提出了“以人为本,加强民主管理”的工作方针,并全力支持院工会通过“1+8”模式的探索,积极发挥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了院务公开,与行政部门形成合力,形成了群策群力、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来源:劳动报 2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