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核恐怖主义离我们有多远

日期:2012/03/26|点击:16

何为核恐怖主义?简单地说,就是核与恐怖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超级破坏能力的恐怖主义形态,恐怖分子使用各种与核相关的手段来实施恐怖袭击和破坏,达到其恐怖主义的目的。

核恐怖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通过偷盗、走私、非法贸易等各种手段获得核武器、核材料、核废料或者放射性物质,并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这些非法获得的核武器或核物项,达到危害人、财产和环境的目的。其中,最简单易行就是制造“脏弹”,通过普通的爆炸装置的爆炸,将核废料、核材料或其他非核材料放射性物质散布开来,从而造成核污染或者是放射性杀伤。由于铀等核燃料的衰变周期达几十万年之久,这也就意味着这种“脏弹”恐怖袭击一旦发生,对一个国家造成的伤害将会是永久性的。另一种具有巨大破坏性的核恐怖主义手段,不以获得这些核武器或核物项为手段,而是将破坏的黑手伸向各国的核电站或核装置等,通过破坏这些核设施带来的巨大危害来实现恐怖主义的目的。相比那种来自核国家的核威胁,核恐怖主义离我们似乎更近、更直接。

早在基地组织发动“9·11”恐怖袭击的前几年,本·拉丹就试图花费150万美元购买高浓缩铀,如果当时基地组织获得了核能力,我们很难想象“9·11”事件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从1993年到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全球共发生经确认的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材料偷窃、丢失或非授权占有等事件多达1500余起。全球核走私事件总计有1600余起,其中有20余起走私的核材料足以制造初级的原子弹。目前,我们难以确认恐怖主义组织是否已经获得核材料或核能力,而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困境可能令非法核贸易和核活动获得更大的利益驱动。2010年的11月,格鲁吉亚政府抓获了两名试图向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贩卖高纯度浓缩铀的走私分子,其浓度高达89.4%,足以制造一枚原子弹。据两名走私者供称,如果买家满意,他们还可以提供更多的高纯度浓缩铀。这也是几年来格鲁吉亚政府第三次截获走私的核燃料。

另外,随着人类对核能的倚重正在加深,发生针对各国核电站和核设施的恐怖风险也在加大。目前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申报并接受保障监督的核设施超过1000座,但印度等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国家的核设施并没有在保障监督之列,核走私的源头并没有被完全堵死。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国家动荡和地区冲突造成的核材料、核物质的流失,也有加剧的趋势,这也是核恐怖主义威胁日益上升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就曾导致核管理的混乱和失控,大量的核燃料和核物质不知所终。中亚、欧洲和巴尔干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核交易黑市也一直在活跃着。中东国家目前的政治动荡、伊拉克安全局势恶化以及伊朗核问题的不断激化,都可能导致核材料和核物质流失到个人手中。如果恐怖分子从这些不同的渠道获得了核武器,那么人类面临的核灾难可能就在咫尺之遥了。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