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上海社科院第77次新智库论坛举办

日期:2012/01/10|点击:19

世界是否真到了转折点——希尔弗教授谈如何看待当今多重危机

当今世界,我们面临多重危机,主要包括政府信任危机、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以及消费模式和民生的危机。这三种危机交织在一起,导致新一波全球劳工和社会抗争活动的出现,而且几乎遍布所有国家。于是,我们有了世界是否到了转折点的疑问。该如何看待这些危机?

近日,在上海社科院77次新智库论坛上,应邀到访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贝弗利·希尔弗 Beverly Silver)给出了她的见解。她认为,对以上问题,要运用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方法。纵向比较就是要树立长期的历史观,这样有助于我们看待目前的状态。一是要比较最近100年以来的情况,即 “长20世纪”。二是要比较600年社会世界的变化,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横向比较就是要把全球和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统筹考虑。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往往制约、限制,或者影响了各地区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地区的活动也影响着全球的发展。这是分析问题的切入点。

希尔弗教授在题为《世界危机与21世纪的工人阶级》的演讲中说,从历史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的内涵有五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第二,创立工人阶级和让工人阶级消失;第三,资本主义在地域上呈现不均衡发展;第四,资本主义是非常容易发生危机的体系;第五,对于资本主义的危机应对方式是短期的。如果从 “长20世纪”的视角来看,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伴随资本的地域性转移,劳工的抗争也随之转移。例如,汽车产业在美国最早是在上世纪初的底特律开始的,很大的原因在于这个地区南欧和东欧的移民较多,劳动力价格比较便宜。上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劳工的力量也越来越弱。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移民的规模也在增加,很多人移民到欧洲,成为工人。劳工抗争运动成为各种运动的主要力量。劳工运动的结果往往是工人阶级工资、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改善,以及社会福利等国家宏观经济层面上的改善。

工人运动也对资本产生了一定影响,希尔弗将之归纳为四种类型。一、资本在地域上的转移,即如果某个地方工人成本太高,就把资本转移到还没有形成工人阶层的地方,也叫 “地域调整”;二、技术和组织的调整,这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导致雇佣的工人数量越来越少;三、产品的调整和升级换代;四、金融调整。与前三者相比,金融调整对劳工抗争的影响更大。这是因为,前面三个影响都是在生产领域,而金融调整是把资金从生产领域抽出来,转移到金融领域。最近20年,金融调整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大规模的金融调整不断发生;二是金融调整对工人阶级的“掠夺”更大;三是金融化加剧了不平等。金融化不是生产财富,而是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

希尔弗指出,最近20年来,在金融化的推动下,企业在金融投机方面的收益要大于生产领域。但金融化不是一个新现象,而是一个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从金融化发展的600年来看,与生产领域相比,金融资本在四个时期占了明显优势。一是以热那亚为中心,二是以荷兰为中心,三是以英国为中心,四是以美国为中心。从600年的历史变动看,金融化导致原有世界秩序的变化比较大,而导致权力的转移比较少。 21世纪以来,全球不平等现象更严重,根据历史模式,通过扩大大众消费,促进分配向工人阶级倾斜的 “社会契约”模式现在行不通了。目前,自然资源、环境等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阻碍了 “社会契约”模式的形成。例如,美国在经济方面变弱了,但还在搞大规模消费,这就需要美国民众接受现实,逐渐改变 “美国是第一”的想法。(佘可原)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