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邀各方共话社会管理 聚焦草根智慧民间自治
今天(28日)下午,沪上社会学专家和部分街道负责人应邀来到新民晚报社,共同就现阶段本市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展开探讨。
“不可能没有问题,但100种问题就有100种解决办法。”在谈到对社区中特殊群体的管理时,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居委党总支书记杨兆顺对社区干部面临的老龄化和断档显示出担忧。“居委会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希望政府部门可以加大投入,为社区管理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明依指出,如今居民的维权意识普遍上升,但自律意识却在下降,这极大耗费了居委干部的日常精力。“比如个别的业委会成员,不仅从未想过为广大业主服务,还暗地与物业勾结,为自己谋取利益。”
“类似养犬、停车、绿化等社区老大难问题,很难按照法律‘一刀切’,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草根智慧’”。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卢汉龙指出,由于巨大的社会结构变革,处于社会管理最基层的街道和居委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不能再有“父母官”的想法,居委会书记应该成为社区中的“第一社工”,与居民进行良性互动。
新民晚报社总编辑陈保平认为,民间自治是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但我国尚处在“公民社会”的初始阶段,需要党和政府把握健康正确的方向,让居民逐步学会自行管理,从而推动社会的真正进步。
此外,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国弟、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综合治理办主任闫法俊、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诸斌、徐汇区天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长生,还分别就社会组织发展、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社区白领等话题分享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新民网记者 沈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