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核心

日期:2011/12/22|点击:17

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核心——沪上专家学者为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献计策

本报讯 (记者 姜小玲)在市政府提出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将上海建设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构想。上海如何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存在着哪些瓶颈?上海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日前,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了“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学术研讨会”,邀请本市部分专家学者展开一场 “头脑风暴”,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献计献策。

文化大都市有“大空间”

上海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闻名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教授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总体上上海始终将城市的定位置于经济的视野,缺乏文化的视阈。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上海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无疑是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动力。他认为,将上海的文化发展现状与纽约、巴黎、伦敦、柏林、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相比,可以看到上海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缺憾与不足,但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也存在着诸多的空间,包括:拓展更加开放宽容的文化发展空间;营构更加竞争和谐的文化创新氛围;营建更加多元高雅的商业文化品牌。

文化大都市需“软着陆”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陈圣来认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城市文化的软实力,软实力本身也有硬件和软件之分。 1992年以后,上海大剧院等一批文化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这些丝毫不逊色于世界上其他城市的文化设施,在让城市靓丽的同时,也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他认为,文化软件的建设要从三方面着眼:第一是人的目标,要培养名演员、名艺术家,培养大师,还要培养懂得美、会欣赏美、文明礼貌,有艺术欣赏习惯的市民,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第二是社会目标,要营造能集纳美、集聚美的环境;第三是世界目标,上海文化“走出去”和世界文化“走进来”,都需要三样东西,即品牌、代表性人物和产业链。

文化大都市要“实干家”

研讨会上,学者们还交流了关于推动上海国家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思考。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不可能先有一个完善的规划,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地去探索,去实干,去拾遗补缺。例如,上海一直缺少标志性的城市雕塑,他建议能不能做一个黄道婆的城市雕塑。不仅因为她是古代上海的女性革新家,而且自她之后,棉纺织业是上海城市600年来的支柱产业,并因此促进航运的繁荣、城市的扩张。他认为,上海要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公开透明的文化体制是制度保障;宽松自由的文化活动空间是必要条件;还要集聚高端文化人才。此外,他还提出了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一些内涵目标,即文化创意之都,文化服务之都,文化交流之都,文化魅力之都和文化宜居之都。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