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申城市民、专家热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民生话题

日期:2011/12/16|点击:26

据《劳动报》报道,“收入会提高吗?”“物价能不能不再涨了?”“房地产的调控还会怎样进行?”……作为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明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关注宏观的深层次的经济发展问题,同时也对普通百姓最为关心的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难点,一一做出了回应。

今年的会议将“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5项主要任务之一。提出“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有理由相信,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的实施,必将给百姓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收入:合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百姓期待:“什么东西都在涨,就是工资不见涨,生活压力感觉挺大的。”在一家企业做职员的徐建军说,“作为工薪阶层,最大的愿望,就是工资能够随着经济发展一起增长。”

政策提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

专家解读:“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这一新说法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在沪上收入分配问题专家、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权衡看来,这不仅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结构,也将对本市调结构和促进服务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扩大内需的有效办法。”权衡分析,扩大内需最重要的就是要扩大消费需求,其基础则是提高居民收入。而在各类人群中,如果能提升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刺激出的消费需求最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这一人群所占的比重?“这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服务业发展紧密相连。”权衡认为,上海至少可以在四方面进行努力和突破。首先,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其次,着力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特别是机会不公、公共服务不公、教育不公等。再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加快服务业发展,以此增加就业、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收入、孕育中等收入者。此外,中央还提及“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等,也释放出有利信号。

 “在收入分配格局中,政府应给中等收入者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而低收入者则主要依靠政府提供保障、转移支付和救助。”权衡说,此次会议就同时强调了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对此,劳动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王大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最低收入标准。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特别是酝酿中的《工资条例》,相信将提高企业职工在收入上的话语权。”他说,工会组织谈判能力的提高,也将对职工收入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物价: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百姓期待:“明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物价能便宜一点。”家住浦东金杨新村的退休职工王凤英说。今年,高企的物价让她常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特别是67月份,100元去超市能买的东西越来越少。“好在现在物价又低了些。明年,如果柴米油盐能不要大起大落,我们的日子就更舒心了。”

政策提要: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专家解读:物价是今年百姓最关注的话题。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传出的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十八字方针”中,“控物价”紧随“稳增长”之后,排在了第二位。“这一顺序有很强的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专家、上海财经大学统计系博导葛守中教授指出,国内出现了经济增长疲软的迹象,反观通胀压力则比年中时明显降低。所以中央明确提出,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局面,而“控物价”让位“稳增长”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今年,抑制通胀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而随着11CPI回到“4”时代,专家们普遍认为,“抑制通胀”这个目标基本已经实现。葛守中则认为,明年“控物价”有一定的基础。今年粮食收获大丰收,这是个有利条件。“如果明年全年CPI能在4.5%左右波动,对国民经济很有利,也有可能实现。”

此次会议释放的另一个信号同样值得关注:中央明确指出,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对此,葛守中认为,这是我国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根据经济学原理,高增长总伴随着高通胀。根据这一思路,以前,保增长和稳物价常被并列提及。但明年,中央提出了既要控制物价,调整结构,又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这就是一项新课题。”他认为,明年经济面临一个最大难题:外部不确定性太大。但如果能合理把握增长、结构、物价和汇率“四关”,就有能力应对这一不确定性。

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百姓期待:一位制衣厂流水线的操作工人告诉记者:“我们是城市里最底层的劳动者,总担心工资不够家庭的开销;然而有时想想,有一份工作有一份工资还算好的,如果失业了怎么办?”

政策提要: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扶助,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专家解读:对此,劳动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王大 指出,目前我们已经在实施这一政策。但是以前大多的做法就是创造一些公益性的岗位来帮助百姓就业,如各种各样的协管员。国外的经验则是大多数的就业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我们国家也会作出相类似的调整,因此此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职工收入提高,企业的利润就减少了,更何况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大多数小微企业一般都是微利企业,因此要出台政策支持他们的发展,否则企业破产了,哪里来的岗位?哪里来的收入?结构性减税政策将帮助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目前在上海试点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做法,其实就是这个思路的具体表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全面推开并且涵盖的行业更广。”他说。

房价:坚持调控不动摇

百姓愿望:崔明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了五年,可日益高企的房价让他迟迟不敢出手买房,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政府调控了一年的房价,明年房价是不是真的会持续进入下降通道?”

政策提要: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专家解读:业内人士表示,会议中的提法基本重申了上周政治局会议对楼市调控的政策口径,即明年政策不可能重现2008年四季度的放松力度,因为房价尚未调整到位。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但随着经济和房价持续下滑,预期明年下半年,早则年中前后,政策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提法是“房价合理回归”,而不是“房价回归合理”。杨红旭认为,这之间其实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前者指代房价需要下跌一些;后者指代要回到合理水平,而对普通民众来说,合理水平就意味着房价应下跌50%左右。”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表示:“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这是近几年一贯方针,主要是更好地满足普通百姓需求,同时在供应量增加之后,有利于普通商品住宅价格的稳定和合理回落。”

百姓愿望:家住宝山海滨新村的唐女士表示担心:明年听说保障房建设的量要减少了,那我们老百姓申请保障房会不会更加困难了?

政策提要:要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

专家解读:在保障房建设方面,虽然政府认为保障房投资建设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这主要是由于保障房可以拉动上下游产业的需求,所以明年保障房建设将获得更多的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支持。

但主管部门也看到,目前各地在运营保障房时出现了各种不合理、甚至猫腻现象,引发新的社会不公。专家们认为虽然明年原计划1000万套新开工量将有所下调,但重点由追求规模,转向健全制度。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昨天也表示,明年将继续优化经适房的审核程序,发挥社会公众监督的力量,使住房保障能更加惠及百姓。所以说,明年老百姓可以申请的保障房品种将更多,服务将更好。

消费:拓宽开发消费领域

百姓愿望:在浦东陆家嘴一家金融企业工作的夏磊向记者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有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开发,对于消费,夏磊希望各类企业能生产出更多适合普通百姓的产品,“高档的商品越来越多,但市场最大的还是价位适中、质量过硬的产品”。

政策提要: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强化监管和服务,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专家解读:“内需是经济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候。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内需,事关国民经济未来发展。”采访中,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汪亮向记者指出,从国内原来的产业结构看,很大部分依赖进出口,我国的出口制造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最底部,而美国经济面临二次探底、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一触即发,对中国经济势必产生影响,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面临严峻考验,“所以,要着力启动拉动经济的另一驾‘马车’——消费。”

而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加群众收入是重要的基础之一。零售业专家、上海财经大学现代市场营销研究中心主任晁钢令教授认为,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将缩小不同人群的消费差距。“目前的消费市场还存在供求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适合中低收入人群消费的价廉物美的产品还有‘缺口’,企业生产应更多生产适应这类人群消费的产品。作者:陆晴 徐巍 胡玉荣 邰佳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