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促进创新发展 共享和谐幸福”妇女理论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日期:2011/11/23|点击:18

1118日下午,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上海市妇女学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妇委会、华东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上海市理论学学会联合在华东师范大学小礼堂召开华东师范大学“妇女之家”揭牌仪式暨“促进创新发展共享和谐幸福”——妇女理论研讨会。来自社科院、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妇女干部约70人出席了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民,上海市妇联主席、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会长张丽丽分别在会上致辞。

会上,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安琪、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郭秀艳、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潘文岚、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徐浙宁、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研究生张帅、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高芳祎分别作了《关于经济因素对女性家庭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及其心理状态剖析》、《幸福的“性别化”》、《女性幸福感的自我建构与社会建构——从健康风险谈起》、《妇女幸福指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发挥高校优势,提升女大学生体验与创造幸福的能力》报告。

与会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角分析了提升女性“幸福感”和“幸福观”的重要意义,提出女性的幸福指数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也是妇女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会者指出当前网络媒体过多宣传“拜金女”、“炫富女”,让女性不知不觉地沦为消费品,从负面影响了青年女性的择偶观、婚恋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让部分女性将物质至上、金钱至上作为“幸福感”。据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罗国芬博士研究反映,女学生幸福感分数最高为81.01分,青年职业女性幸福感分数为74.49分,来沪青年女性为69.78分,社区青年女性的幸福感分数只有63.00分。与会者还认为,幸福的能力可以创造,创造的过程就是幸福。从家庭视角来看,家庭幸福观的内涵具有多元性和复合性,金钱不是幸福的唯一源泉,家庭和谐才是幸福的重要要素。与会者建议,要提倡媒介的社会责任,构建媒介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建立社团对媒体监察网络和“媒体产品”的评估体系。同时要从社会主义的文化、健康的心理、社会公共政策等方面提升女性的幸福指数,焕发女性参与社会、经济、快乐生活的精神面貌。

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原传播学院院长王晓玉,上海伦理学学会会长教授朱贻庭作了点评。上海市妇联主席张丽丽、上海市教委妇委会主任夏玲英为市教委第一个“华东师范大学妇女之家”揭牌。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