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于昨日在法国戛纳落幕。会后发表的公报透露出哪些讯息?对处于艰难时刻的世界经济有何意义?
促增长任务“分配到户”
从会后发布的公报看,本次峰会将 “促增长”列为重要议题。公报高度概括了当下经济形势,指出自上届峰会以来,发达国家复苏放缓,失业率处于不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欧债风险进一步加剧,危机的负面影响已在新兴市场有所显现。对此,G20开出“药方”,包括达成一项《增长与就业行动计划》: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根据自身国情特点,采取诸如减少赤字、整顿财政、扩大内需、增强汇率弹性等不同举措;各国还决定建立一个工作小组以促进年轻人就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多伦多峰会就已确定了全球经济增长框架,不过此后的G20峰会并未对各经济体的促增长任务“分配到户”,戛纳峰会则给出了具体明确的责任分工。
公报中对于就业问题的重视是另一大亮点,这是对今年诸如伦敦骚乱、“占领华尔街”运动等一系列社会矛盾的回应。G20决定建立促进年轻人就业工作组表明,各国已意识到社会稳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同时,这也预示着G20的功能正在由关注金融危机拓展到社会危机的管理。
戛纳峰会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诚意和力度也有所推进。首先,在措辞上体现得很明显:公报采用了“改革”一词,而在4月南京举行的G20国际货币体系研讨会上,用的还是“加强”。其次,给予金融稳定委员会(FSB)这一非常设机构以法人地位,赋予了更大权威,这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新举措。再次,FSB公布了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初步名单,这意味着采取更严格的监管,确保没有一家金融公司达到“大到不能倒”的程度,不让纳税人来承受解决方案的成本。最后,在备受关注、有所交锋的IMF增资一事上,公报虽然没有具体提及增资规模及资金来源,但提到了“将在此前增资共识的基础上随时进行新的增资”。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表示,公报中有关于IMF特别提款权(SDR)的组成应继续体现各国货币在全球交易和金融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内容,回应了中国的态度,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尚不符合SDR进入的要求,但未来两到三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进此项工作。
两种声音均得到体现
由于本次峰会正好在两次欧洲峰会之后举行,而在即将召开的节骨眼上又传出希腊拟就欧盟救助方案进行公投的消息,外界一度猜测峰会是否会成为解决欧债问题的 “扩大会”和“募捐会”。人们还普遍关注,中国是否会被要求加大参与“救火”的力度,以及新兴经济体关心的议题是否因欧债一事被淡化处理。
对此,专家表示,不能简单地把关注欧债一事认为是“发达国家的议题”。欧洲在整个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决定了欧债危机处理得当与否将深刻影响未来的经济复苏和增长,对此,作为全球经济治理平台的G20责无旁贷。但在解决欧债危机时,要分清责任主次,就像胡锦涛主席所言,解决欧债问题主要还是要靠欧洲。中国一直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
且从公报看,发展中国家的很多诉求得到了积极回应。例如重申按照“多伦多协议”遏制贸易保护主义、解决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问题、欢迎建立粮食储备体系倡议、促进农业生产等等。尤其在多哈回合谈判上,作出了不同以往的表述,认为不能继续过去的谈判方式,在2012年需要以新的、可信的方式推进谈判,并将在明年墨西哥峰会前报告结果。未来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还将进一步提升,胡主席提出金砖国家财金部门建立磋商机制等建议引起各方关注都是例证。
公报关于全球治理章节中,对G20的性质予以明确界定,徐明棋认为“G20继续作为非正式集团存在”、“在平等基础上将世界主要经济组织组织起来”以及2015年后G20主席国由轮值地区选举产生的改革方式,表明未来G20将发挥重大问题的协调者和决策者,同时将达成共识的项目交由其他国际组织、机构进行落实,将是一种发展趋势。驻京记者 张全 本报记者 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