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希债减记:“有秩序”的违约

日期:2011/10/28|点击:31

欧盟峰会关于解救欧债危机讨价还价最终有了结果。消息传出,市场反应积极,股市普遍回升。

但是,被欧盟标榜为最终解决方案的这个计划还需要经历时间和市场的考验。第一,让银行分担希腊债务的成本以缓解财政救助的压力有着潜在不利影响,因为这种做法必然在市场上引起严重的担忧,那就是希腊的债务违约是可以复制的,西班牙、葡萄牙,甚至将来意大利的债务都可能存在问题。未来这些国家债务集中偿付期一到,市场的力量(包括投机和避险的因素)就会使潜在的危机重现。尽管客观的分析可以给出这些国家不同于希腊的方方面面,但是市场并不会买账。第二,虽然对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扩大至1万亿欧元的方案达成一致,但是成员国之间如何分担,资金如何筹措等都尚未落实。如果未来市场真的挑战欧盟救助的意愿,需要欧盟真正拿出巨额资金来解救成员国,欧洲金融稳定机制不做实是无法稳定市场信心的。

就目前的情况看,光靠欧盟成员国的财政途径来筹措资金肯定是不现实的,欧盟寄希望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金砖国家提供资金,通过他们大规模购买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未来发行的债券来筹措资金。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可以增加资金的规模,而金砖国家也是主要的国际收支顺差国,有巨额的资金盈余。但是,让他们出资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们的资金将不会受到损害,未来欧盟发行的债券不能违约。欧盟目前只有口头承诺,缺乏令投资者放心的担保措施。如果让希腊“有秩序”违约成为选择,必然令潜在的出资方更为谨慎行事。

欧盟各国在危机救助问题上一直各怀心思。希腊试图以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后果为要挟,让其他国家不惜代价分担危机成本。因此,在实施财政紧缩计划上讨价还价,甚至不顾国家破产的威胁,硬将整个欧元区拖入泥潭。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领头羊和主要的资金提供者,既不想让欧元垮台,又不愿承担更多的责任。于是不断压成员国削减开支,试图通过迅速减少各成员国财政赤字,在不改变欧盟和欧元区原有制度框架基础上渡过难关。法国则试图利用危机进一步推进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建立更加集中的财政政策协调机制和更灵活的欧洲中央银行。最终,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欧盟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这是值得欢迎的重要一步。

当然,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扩容还只是第一步,往后即使资金得到落实,欧元区共同债券得以顺利发行,也只能暂时缓解债务危机。接下来还要看欧元区这几个负债率高的国家财政赤字减缩状况和欧洲经济的走势。彻底解决欧洲债务危机需要欧元区国家付出极高代价将财政赤字迅速降下来;或者让欧洲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提供解救资金,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道路。而要实现这两个解决债务的终极方案,都非常困难,欧元区国家无法在经济增长低迷的情况下迅速缩减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第二种解决方案则涉及欧盟制度上的变革,德国目前坚决反对。因此,欧洲债务危机的最终解决还需要时间。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