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对待不良文化现象不能“柔软有余、刚烈不足”
(记者 张建松)随着互联网、手机、微博等信息传播手段迅猛发展,拜金主义、炫富挥霍、弄虚作假、道德缺失等一些不良文化在社会上迅速传播,专家们呼吁对这些不良文化现象要有力制止,不能“柔软有余、刚烈不足”。
在上海召开的第5届中华战略文化论坛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研究·参考》原副总编黄展鹏呼吁说:“主流媒体和文化界在对待意识形态问题上的态度不能模糊,旗帜要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明明白白,给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黄展鹏认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必要架设三座桥梁:一座桥梁通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桥梁通向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一座桥梁通向国外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这三座桥梁汲取养料、博采众长。
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刘润为认为,首先必须把行为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其中,加强领导干部的行为文化建设是关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蒯大申认为,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功能应该是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建立意义系统和价值体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一个具有坚定共同价值观和思想力量的国家才能成为文化强国。
第5届中华战略文化论坛由中国政治学会政治与战略文化专业委员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宣部、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多个单位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文化强国:历史与现实”这一主题,就大国兴衰中的文化因素、文化强国的内涵与特点、战略路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