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转方式”是和平发展的内生力量

日期:2011/09/13|点击:21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 “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这 “六个发展”科学地概括了中国发展的内外因素、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这就是,一方面世界的和平稳定为中国快速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又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与全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及其成功有各种各样的内外部原因和条件,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得益于近30年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这样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深化,使中国融入全球化,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和全球市场的资源配置,大大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和竞争力。同时,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也使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通过学习国外一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发展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中国正是紧紧围绕 “和平”与 “发展”的当今世界主题,紧紧抓住有利的战略机遇期,通过改革和开放,在释放制度创新带来的巨大效率的同时,充分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发展红利。因此,中国倍感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为中国提供的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也一定会倍加珍惜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在过去30年,中国在获得自身巨大发展的同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面向未来,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也必然会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自己的贡献。但中国在过去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也积累了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例如,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等。这些问题使中国经济发展正在面临所谓 “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问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正在经受挑战。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欧元危机以及美债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世界经济增速下滑,目前复苏缓慢,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明朗。在内外双重的影响和制约下,中国从自身发展与世界经济复苏的要求出发,审时度势,提出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本身也是和平发展的内生力量。在这样的战略构想下,中国未来的发展就需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收入分配制度创新和改革,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培养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的动力和源泉等。因此,中国要通过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解决自身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和科学发展,就更加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中国坚持并实现科学发展,不仅对于中国自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意义。毫无疑问,科学发展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态度、信心,也体现出中国作为大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和国际责任。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与进步,这正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从这一点说,中国的科学发展本身就是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探索新的动力和源泉,体现了全球经济创新发展的理念。

面对过去,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深知机遇难得。面向未来,中国也正在通过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努力解决好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新的增长模式和科学的发展方式,继续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