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人体实验丑闻暴露美国道德问题

日期:2011/08/31|点击:8

 熬过艰难的14个月、400多天,菅直人时代终画句号。作为日本近10年里的第7任首相,他已经是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但仍然没有打破日本政权更替“一年期”的魔咒。

核泄之败

3·11”日本大地震后,菅直人在处理灾后重建和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中的无力表现广受诟病,支持率一度下跌至20%以下。

核泄漏危机并不是威胁菅直人政治生涯的唯一因素。大地震前夕,日本媒体爆料,菅直人收受了上百万日元的政治捐款。深陷政治现金丑闻的菅直人已经面临倒台风险。

在去年6月的众院全体会议上当选日本第94任、第61位首相的菅直人,因上任后提议提高消费税率而受到国内普遍反对,并导致民主党在2010年的参院选举中丧失实际控制权,面临“扭曲国会”局面。

而处理灾后重建问题,特别是核泄漏问题上的无能,遭致朝野对菅直人普遍不满。为此,日本在野三党向国会提交了对菅直人内阁不信任案。62,不信任案在国会以152票赞成、293票反对遭否决。菅直人暂时避免了被迫下台的窘境。随即,他表示,将在2011财年(始于今年4月)的第二次补充预算、公债发行特例法案和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获得国会通过后宣布离职。截至北京时间826日上午11,第二次补充预算和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已经获得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公债发行特例法案也在26日获得参院通过。至此,菅直人正式提出辞职。

对华政策难波动

“由于日本政权频繁更替,势必会对政策的延续性造成影响。无论哪位新的继任者上台,都会首先把精力放在内政上。日本对华应该会继续保持不冷不热的态度,以维持现状为主。”上海社会科学院中日经贸关系研究员傅钧文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7月,中国出口规模达创纪录的175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4%,日本7月对中国出口年率下降1.0%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日本经济蓝皮书》,中日双边贸易高位徘徊进入了疲劳期。蓝皮书指出,尽管中日贸易处于稳定健康发展状态,但其增速远低于中国外贸总额的增长。2001~2010年的10年间,中日贸易平均增长率只有14.4%左右,与同期中国外贸总额21.2%左右的增长以及中美、中欧、中韩贸易的增速相差甚远。中日贸易出现的高位徘徊现象,一方面意味着中日贸易关系的成熟化和稳定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日贸易进入疲劳期或停滞期。“短期来看,新日本政权的对华政策可能会有新表态,但是否会有具体举措还需长期观察。新政权肯定会将精力放在内政和应对恶劣的财政上。”傅钧文说,“日本下任首相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全球需求迟滞对仰赖出口的日本经济复苏构成威胁,追加重建受地震袭击区的预算以及飙涨的日元对其出口型经济的破坏等。”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