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搭“脚手架”帮孩子“自己上”

日期:2011/08/21|点击:6

814,暂住上海崂山四村的郭先生准备去交房租时,突然发现少了300元。想起儿子此前曾偷拿家里钱去游戏房打游戏,郭先生怀疑儿子故伎重演。面对儿子拒不承认,又急又气的他便将儿子吊起来打。

 “我一到小区门口就听到小孩子的哭喊声。”目击者宁先生说,孩子被捆绑倒立起来后,越哭越凶,父亲不停地用皮带抽打,母亲则拉着绳子在一旁“助威”。

一居民告诉记者,刚开始小孩并不承认拿钱,挨打后他承认拿了钱,父母随即住了手,并原谅儿子。“主要是打屁股,打腿,还是有分寸的。”

崂山四村居民告诉记者,男孩父母四十来岁,是来沪回收废品的安徽人。暑假期间,十来岁的孩子被亲戚送来上海,一家三口挤在10平米左右的出租房里。夫妻俩为人老实,与邻里相处和睦,孩子平时表现还不错,“只是有点爱打电子游戏”。

民警接到报案后赶往现场,男孩已被父母放下,腿部有多处红印子,伤势较轻。警方对男孩父母进行了口头警告,责令其注意教育方式,不可再使用暴力。

 “绝不赞成任何暴力形式的惩罚。”《现代家庭》杂志社主编孙小琪认为,有些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受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影响,在家庭教育方面简单粗暴。“虽然这位父亲是‘恨铁不成钢’,也相信他的打骂背后是深沉的爱,但这样的方式太过简单粗暴。”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12岁及以下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他们的错误是应该被原谅的,“虽然我十分理解这位家长的苦心,但打骂只会酿成孩子的心理扭曲与仇恨情绪。”

杨雄建议,家长可采用“正面纪律理论”做法,首先与孩子进行沟通,明白其为什么这么做,再向孩子说明其行为的后果及问题的严重性,“比如这个父亲该和儿子说清楚,偷拿钱关系到一个人的诚信,属于严重的道德行为。”杨雄说,“在给予孩子爱的基础上,以家长的权威对其做出要求、约束,才能有效地促成孩子认识到错误并真正改正。(据新华社上海电 仇逸 李烁 臧晴)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