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相亲节目《丈母娘看女婿》举行专家研讨会

日期:2011/07/12|点击:17

9~10日,华人社会和谐家庭论坛暨第九届全国家庭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球的60多位专家学者从全球化视野对婚姻家庭领域问题展开热烈探讨,多项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引发深层互动。

多样化婚居模式有助性别平等

婚居模式对家庭的性别关系影响甚巨。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妇女发展中心主任金一虹教授以江苏吴江开弦弓村为例,通过对该村婚居模式变化的调查,分析影响家庭变迁的重要因素,以及婚居模式变化的意义。

金一虹表示,多样化的婚居模式——从妻居和新居制的增多,特别是非嫁娶婚增多,具有消解传统的意义。特别明显的表现在江村没有明显的“男孩偏好”,这不仅仅表现在口头上说“女孩一样的”,也表现在10年来出生性别比之上。江村从2001201010年间共生161个孩子,其中76个男孩,85个女孩,出生性别比为89.41

 “在全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背景下,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变化。”金一虹说。

中国人婚姻仍具较高稳定性

 “中国城市家庭虽然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现代化过程,但家庭(而非个人)仍然是我们的终极价值和社会的基本计量单位,亲子之间、亲属之间的精神和经济关系与西方家庭的区别不仅是量上的,而且是质上的,没有显现向西方的个人主义社会演变的趋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银河介绍了中国社科院5城市家庭调查课题组20086月在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哈尔滨5城市进行的4013户的抽样调查结果。

李银河认为,这一发现的主要意义在于,“即使我们的社会已经完全彻底的现代化了,中国的家庭关系还会保留它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这就是本项研究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也是本项研究对家庭现代化理论提出的一个挑战。”

在现代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在家庭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是和谐家庭的基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副所长梁理文对广东省2997个家庭样本的分析发现,大多数家庭处于中度和睦水平,传统家庭观念和传统美德受到重视;在婚姻关系方面,互爱型婚姻占主导地位,夫妻“感情变亲情,婚姻关系稳定”的比例随着结婚年限的延长而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多数人认为婚姻幸福;两性收入存在一定差距,家务劳动分工各有侧重,但更多的家务仍然由女性承担;收入低、孩子的教育费用高、家里有病人是导致家庭矛盾和困难的主要原因。

上世纪70年代至今,国内的离婚率日渐走高,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在《夫妻同质性、互动模式与离婚风险的经验研究》中提出,男女双方年龄、个性、宗教信仰、种族、社会地位及其变化等方面差异比较大的婚姻,通常具有较高的离婚风险,因为这些差异容易引起更多的不一致和冲突,而且年龄及教育程度上的一致性与婚姻稳定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夫妇的年龄差距越大,婚姻失败的概率也越大。徐安琪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离婚率在上升,但中国婚姻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调查显示,最近一年来有与伴侣分手念头的比重很低,绝大多数人认同终身婚姻观,并认为夫妻离异的可能性很小。

独生子女婚姻不一定矛盾多

 “目前,大众媒介和社会舆论关于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独生子女婚姻矛盾多、独生子女夫妻互不相让等观点和看法有可能并不符合社会实际。当然,更为严格的证据则还需要进一步的经验研究来提供。”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在研讨会上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全国五大城市1216名已婚青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独生子女身份与其夫妻权力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夫妻在各项家庭事务的决定权上,无论是双独、单独、还是双非,区别并不大。

风笑天的观点引起在场专家学者的热议,美国内布拉斯州立大学副教授夏岩点评指出,我们以往听到看到的关于独生子女的说法多是负面的,这是第一次在研究里听到对独生子女评价结果是中性的,感到十分欣慰。

此外,不少专家还关注到我国养老制度的变化。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敏杰指出,居家养老在政府的推动下,将成为未来中国的主要养老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跃生指出,第一代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对社区家庭服务的需求由弹性变为刚性。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不仅有助于减轻其子代照料负担,而且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两天中,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及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专家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法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对家庭文化和婚姻家庭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会议现场内容同时在新浪微博进行实时直播,引发网友的强烈关注和互动。

据介绍,研讨会由家庭期刊集团、广东家庭文化研究会和中国社会学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妇联主席温兰子,全国妇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等出席论坛并讲话,省妇联副主席、广东家庭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杨建珍主持开幕式。(本报记者 林志文 通讯员 吴秀云 曾桂敏)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