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伟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党,在中国百年发展历程中是一个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三次重大历史选择,即走什么样的道路来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建立什么样的政权、社会和采取什么样的制度,以及用什么方式完成新生政权、新生制度、新生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等,无一例外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历史性选择的正确性。潘世伟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有其工人组织和运动、知识分子集中以及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基础。上海的青年同志应向前辈学习,珍惜这一红色资源;并在肯定上海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这种都市特征的同时,充分重视上海的红色基调。他希望上海青年继承红色传统,秉承早期青年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把党的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熊月之在题为“上海为什么是红色的起点”的主题报告中指出,上海成为党的诞生地不是偶然的。1920年,上海人口数量达到约250万,成为当时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带来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集聚,这是党诞生的重要历史条件。他从四个方面的历史原因,即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奇特的政治格局、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机遇,阐明了上海之所以成为红色的起点是历史的必然。
会上,新民晚报军事专刊部主任、《我的父辈》一书主编张黎明、解放日报机动部主任、主任记者郭泉真、我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曾燕波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市部分区县、学校、宣传系统单位的团组织负责人、团员青年、媒体代表以及我院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青年科研人员、研究生与特邀代表等共13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