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上海社科院专家指出 目前放开二胎政策为时尚早

日期:2011/06/30|点击:16

推进党的执政理念深刻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去、现在和未来”学术研讨会综述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去、现在和未来”学术研讨会日前举行。研讨会由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委员会党校联合主办。

上海科社学会会长夏军指出,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放开视野、多学科对话,在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世界历史等领域开展研讨交流。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王志平指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探讨,只有开始,不会有结束,但是会越来越清楚。喻晓荣、吴解生、杨志英、朱坚强、郭庆松等专家学者出席。

市委党校教授陈勇鸣表示,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不仅让中国“站起来”,而且使中国“强起来”,今后更要带领全国人民“富起来”。

市建交委党校教授史晓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可能遇到四方面挑战:一是能否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在政治上能否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制度,预防和遏制腐败;三是能否在价值多元化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四是在社会领域能否有效缩小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锡喜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加速推进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型。具体表现为:由革命意识转化为执政意识,由领导意识提升为执政意识;在民主和集中的关系问题上,由民主作风建设深化为民主制度建设,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政治保障和执政基础的关系上,不仅重视政治保障,而且重视扩大执政合法性,注重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实现意识形态内容和形式的直接统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思想共识。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胡键介绍了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他说,西方学者大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独特道路。对此,我们应保持冷静,不人云亦云。对于那些不客观评论、带有偏见的误判,要尽量通过有效外宣工作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对于吹捧忽悠中国模式的话语,不要沾沾自喜,被冲昏头。我们需进一步重视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阐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市建交委党校教授王子奇认为,有理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保持乐观。乐观的主要依据就是中国不仅有经济上的伟大成就,而且在政治上取得巨大进步。特别是,全党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建设法治社会成为共识,对群体事件柔性化处置和非政治性定位日益明确;互联网快速发展,民意表达渠道变宽。这些变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孙力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广泛动员民众参与。(姚君如 翌易)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