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因性侵事件在纽约被捕,消息传来多数人感到震惊。一个重要的话题是,卡恩的总裁任期至2012年10月底才届满,而卡恩可能因此事提前辞职,那么谁来接替卡恩出任新的执行总裁?目前执行理事会已经决定在卡恩缺位期间,由第一副总裁约翰·利普斯基担任代理执行总裁。利普斯基是美国人,于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位美国人执掌事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美国与欧洲有过君子协定,美国人出任世界银行行长,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总裁则由欧洲人担任。于是乎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美国人的阴谋,美国要夺欧洲人的权。也有媒体甚至认为这可能提供了一次难得机遇来打破欧洲人长期担任执行总裁的惯例,新兴国家的候选人担任执行总裁的希望大增。
依笔者之见,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总裁的职位有以下四种可能的解决前景:
第一种,卡恩因丑闻迅速辞职,欧洲国家商量后立即提出一位各方都能接受的继任者,延续由欧洲人担任执行总裁的惯例。大的格局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卡恩因此葬送了政治前程。
第二种,卡恩拒不辞职,经过事实澄清后的确是遭人陷害,在经过短时间的利普斯基代理后,卡恩继续担任执行总裁之职到2012年10月底任期结束。在此之后,仍由欧洲推荐新的候选人继任。
第三种,卡恩坚持无罪不辞职,或者即使辞职,欧洲国家无法在短期内提出合适的候选人,于是在卡恩的任期结束前由第一副总裁代理直至任期结束。任期结束后,再推出一位新的欧洲候选人担任下一届执行总裁。但是这一方案存在一个问题,即利普斯基第一副总裁的任期将于今年8月31日到期,如果到时仍没有人出任执行总裁,他要继续代理就必须继续担任第一执行副总裁,也就是需要连选连任。第四种,卡恩辞职,欧洲推出一位继任候选人,但是无法得到24位执行理事会成员的多数支持,来自新兴国家的某位人士脱颖而出得到多数执行理事包括美国的支持,于是执行总裁由欧洲人担任的惯例被打破。卡恩事件成了改写历史的转折点。
据笔者观察,第一种和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第三种和第四种可能性比较小。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事实和证据令欧盟认识到卡恩必须辞职,欧洲国家会很快做出决断,推出一位新的候选人,并且说服美国和各个执行理事成员国。那种认为欧洲将提不出出色、有竞争力的候选人的看法属于一厢情愿,欧洲几个主要国家并不缺乏有着国际知名度的经济帅才。而期望美国人拆欧洲人台,支持新兴市场国家候选人的想法虽然可赞,但可能性很小。即使美国对卡恩不满,或者像一些媒体分析的那样是美国人与卡恩的法国政治对手联合将卡恩整下台,美国目前还不会弃欧洲这个盟友而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如果这样,美国长期把持的世界银行行长一职不也要面临同样的命运?因此,只要美国和欧洲仍然相互需要,他们就会继续互相支持来分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领导权。
但是笔者同意一种看法,即这次卡恩被捕最后的结果不管其有罪无罪,都将极大削弱欧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影响力,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在将来打破欧洲人出任执行总裁的惯例提供舆论上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都是这两个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他们并不是这两个组织重大事务的决策者,他们领导着两个组织行政部门的雇员,从事日常的业务工作。重大事项是由各个成员国代表组成的理事会暨理事会选举产生的执行理事会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选举或者投票决定的。涉及特别重要的事项,比如章程和规则的修改等是需要85%以上的投票权决定的。美国和欧盟拥有超过15%以上的选举权,对重大事务具有否决权,在很多事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些年,由于发展中大国的崛起,他们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在增加,因此大国之间的合作变得日益重要。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执行总裁人选的更换,一般不会改变机构的规则和政策,充其量只会使一些部门的工作风格发生变化而已。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