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今天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进行解读分析,希望能让广大市民深入理解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内涵,了解未来五年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而共同推动规划的落实。
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这既是上海在服务全国背景下所寻求到的一条发展道路,也是国家战略所赋予上海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更是上海城市功能建设的一个基本方向。
“四个中心”建设的历史进程从19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这段时期里,上海紧紧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先后建成了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外汇交易所、黄金和钻石交易所等10大要素市场,为上海形成真正意义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微观基础,并拉开了上海服务全国的序幕。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时期恰逢全球制造产业大规模转移,上海因其在金融业和要素市场上率先发展,迅速地提升了自身动员、组织、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吸引了大量制造业外资,在促进自身制造业大发展的同时,实现了“退二进三”的产业升级目标。不仅如此,上海也通过制造业的区域分工和技术外溢,有力地带动了长三角区域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末,在此期间,伴随着全球制造业快速东移,客观上对上海提升航运能力提出了要求,也正是因此,上海又在“三个中心”的基础上加入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提法。至此,“四个中心”框架基本形成,在这一体系中,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建设带来了上海人流、物流的发展,反过来又拉动了资金流、信息流的涌动,所有这些“流”汇集在一起,共同助推着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日益成型。
“四个中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打破了全球经济的平衡格局,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客观上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但必须看到的是,中国国内市场的培育、发展与扩张,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处在经济转型的战略性阶段,其核心的内容则是由原来的依赖于外部市场转向依赖于国内市场,让内需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稳定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同时,内需市场的完善与发展,也是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市场保障与必然结果。内需与民生将共同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关键着力点。正是在此全新的经济形势与发展环境之下,上海自身的城市功能定位也必须适应战略转型的需要,着力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质量的提升。具体的表现是,上海以往依赖低端要素(如低劳力成本、廉价土地和环境)驱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必须转变为依赖于创新和庞大国内市场需求来驱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以战略转型为主轴的国家战略目标仍然需要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建设,真正成为沟通国内外和服务国内的重要途径与平台。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内涵则必须在适应内需战略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充实,“四个中心”建设要体现新时期战略转型的特点,在服务内需、服务民生中找到新的发展动力,找到“四个中心”与服务全国的新结合点。
“四个中心”建设的新征程对上海来讲,“十二五”时期是“四个中心”建设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上海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与条件的变化,创新发展内涵,转变发展思路。具体来讲,主要涉及两个关键环节。
第一个环节要求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既要向外开拓,放眼全球,进一步推进“四个中心”的国际化进程;又要向内开发,服务国内,满足内需拉动转型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十二五”时期,上海一方面要抓住战略机遇,提高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建设与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与发挥上海金融市场对全国经济的服务功能,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在相关经济腹地的枢纽服务功能,实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相互融通的贸易发展新格局。向外与向内的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其中重心在后者,服务全国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根本落脚点。
第二个环节要求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既要为经济,也要为民生,经济发展与服务民生在“四个中心”建设中也要形成互动。民生的根本仍然是以经济为基础,最终表现为内需市场的启动与经济发展的转型。金融中心建设突出对社会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加快对保障性与消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贸易中心建设要通过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引导消费潮流,完善扩大消费需求政策,在全国内需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
综合来看,全方位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是“四个中心”建设的应有要义,中心建设既要带动周边、服务全国,也要在全局功能定位中发展自身。
本文源自文汇报2011年5月15日《“十二五”规划与上海转型发展》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