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价一周暴跌近30% 金价击穿1500美元 油价跌破100美元
国际大宗商品为何连续暴跌
本周,白银的跌势可谓触目惊心:从上周四的新高近50美元/盎司,直线下跌至昨天北京时间11点26分的35.41美元/盎司,一周累计下跌近30%。
白银跳水的同时,国际金价在上月底勇攀1500美元/盎司之后,前天一举击穿1500美元/盎司重要关口,昨天跌至1487美元/盎司附近徘徊;而国际油价前天由美元上涨而引发重挫,纽约油价跌破100美元/桶,日内跌幅超过8%。
为何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悉数走低?是否意味着金融市场一轮大规模回调的开端?国内通胀压力会否有所减轻?
有可能引发大宗商品新一轮调价
“前几天还有赚,现在得割肉。”银价一周暴跌近30%,令高位进入的国内投资者损失惨重。因银价波动剧烈,在过去两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多次上调白银交易保证金,不少机构投资者已选择离场。这反过来加剧了白银的跌势,造成“跌跌不休”的局面。
银价连续5个交易日下挫,目前累计下跌30%,远高于20%的常规熊市标准,并且领跌各类大宗商品。尽管市场份额较小的白银在大多数时候并不起眼,但触目惊心的跌势还是引发了投资者的关注。
除了受到白银暴跌走势的牵累外,经济走势忧虑也是促使大宗商品市场重挫的重要原因。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意外上升,成为又一疲软经济数据,凸显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令人担忧。受此影响,市场寻求在美元中避险,美元5月5日创下近七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那么,一系列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是否意味着金融市场一轮大规模回调的开始?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景气研究中心主任刘熀松认为,无论金价还是银价的前期涨幅都很大,出现一轮回调也正常。加上巴菲特等知名投资者都公开宣称“黄金价格有泡沫”,索罗斯旗下280亿美元的大型公司和一些对冲基金最近一直在抛售黄金和白银;此外,新兴国家都在纷纷提高利率。这些对金价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并不排除此次下跌是一轮大规模回调的开始。
上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过去一段时间,无论纸白银还是白银期货都处于“热炒”状态,显然是有机构炒作,不是一般的需求推动;在白银巨大涨幅的吸引下,不少投资者盲目入场。白银价格过去几周的飙升走势类似泡沫形成过程,在银价居于高位后,来自工业需求的买盘寥寥,投机侵占了整个市场。预计当银价跌至40美元甚至以下时,才会引发工业买盘。
通胀压力缓解时日尚长
此次国际油价大跌之前,国内汽柴油市场“批零倒挂”现象频现,社会加油站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成品油调价压力不小。5月9日是国内成品油调价的时间窗口,不少机构曾预测国内油价可能会继续上调。
那么,国际油价大跌会不会舒缓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压力?刘 松认为,由地缘政治风险引发的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已持续两个多月,高油价使全球经济饱受通胀之苦。据报道,由于油价上涨,美国汽油消费量已开始出现下降迹象。目前,中国原油主要靠进口,对进口的依存度超过50%,如果国际油价回归至合理水平,将有助于缓解国内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事实上,全球通胀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各国央行超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延期。为应对通胀,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先后收紧货币政策,但到目前为止,欧美央行尚未采取实际性的紧缩行动。
连平认为,通胀压力的缓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流动性的主要源头——欧美央行不拧紧龙头,也就是在下半年没有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出台,其他国家为抑制通胀所做的努力可能较难见效。即使停止了货币宽松政策,产生效果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全球经济的复苏前景并不明朗。本报记者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