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终身教育第一法”,让全市2000万人受益

日期:2011/04/27|点击:12

2011415日香港演员莫少聪涉嫌吸毒,在北京朝阳一居民区被警方查获。同一天演员孙兴在北京某餐厅吃饭时,因涉嫌吸毒和藏毒被公安机关拘捕。两个明星演员吸毒被抓的消息以及随后,传孙兴揭露其他演艺圈吸毒明星 30人名单”的报道迅速成为网友关注焦点。“30人名单”中以字母为代号,辅以其他相关特征描述,配上令人遐想的照片,将大家引向越来越“娱乐化”的方向。对于明星吸毒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媒体对明星吸毒的报道,专家是怎么看的?为此,人民网记者专门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夏国美教授和湖南禁毒总队总队长腾章贵。

多种因素容易导致明星吸毒

腾章贵总队长提出,明星吸毒不是新鲜事,只是以前没有像近期这样的集中报道。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表明明星吸毒的人数和比例,但从公安机关掌握的情况看,确实有一些明星接触过毒品。夏国美教授向我们介绍说,目前查获的大多数是合成毒品,由化学制剂提炼而成。合成毒品在西方被称为“俱乐部毒品”,经常出现在一些娱乐场所。可以说合成毒品最早就是在娱乐圈开始流行,然后向普通人群扩散。

从所处的环境来看,明星很容易受影响而沾上毒品。夏国美分析,导致明星们吸食毒品的因素可以归为:一是娱乐因素,作为明星社交圈广,可能经常参加一些聚会,经常到一些娱乐场所,比较容易接触到吸毒人员和吸毒圈子。

另外一个因素,为了得到更好的表现机会,明星们不可避免要参加各种应酬,有时候,吸毒可能就成为进入某个圈子的手段,成为“圈内人”认可自己的方式。

明星吸毒会造成严重社会负面影响

夏国美说,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必须高度重视吸毒所致的负面社会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青少年,他们很有可能把明星作为仿照对象。如果明星们抵御不了毒品的诱惑,会对禁毒教育产生一种反宣传力,青少年在这些吸毒明星的“示范”下,很容易产生尝试一下的冲动。

媒体报道焦点应是吸毒事实 而不是明星身份

对于媒体报道明星吸毒的新闻,夏国美和腾章贵都认为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希望通过媒体报道,加深公众对我国毒品快速蔓延严峻现状的认识、带动和引导全社会对禁毒工作的关注。” 另一方面,还是担心会引起部分人士的仿效,引起社会负面效应。

夏国美在426日做客人民网访谈时说,媒体对明星吸毒报道的重点应该在“吸毒”事实,而并非是“明星”身份。要合理报道,不应该将之“娱乐化”。应将新闻报道与禁毒宣传教育结合起来,而并非是和娱乐相结合。

以日本影星酒井法子为例,酒井法子因为违反《兴奋剂取缔法》被判刑,但今年46日,仍在缓刑当中的她闪电来华,享受巨星待遇。日本媒体都很吃惊,包括《东京体育报》、《日刊现代》等日媒都发文,对酒井法子被邀请成为禁毒志愿者深表质疑。媒体报道中称:“虽然表面上是无偿的行善之举,但她在当地享受到了超级巨星待遇”。其实就是说,她虽然是一个影星,但她更是一个吸食毒品者,这样的身份重合,社会如果还是给她超级巨星的待遇,会对社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人民网实习记者凌苗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