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中国模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日期:2011/04/24|点击:59

随着中国的“崛起”,有关“中国模式”的讨论成为全球学界热议的话题。中国究竟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是否存在一种中国模式,这种模式有什么特点,是否具有普遍性与可持续性?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在“百年清华·中国模式”论坛探讨中国模式的未来。

 

童世骏: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

中国模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感谢会议主办方的要求,使我有机会亲自参加我老师和我师的老师母校的活动,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呈现轮廓正在努力建构2的中国模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模式中国模式的积极性消极具有普遍性,中国模式一开始是一个国际话题而并非只是一个本土话题,中国模式在国际范围内成为一个热点,标志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舆论的重大转折,可以看作是国际学术界热议多年的所谓多重现代性这样一个观念从学术话语转变为公共话语。过去几十年前单一的西方模式的话语虽然是西方政界和商界或者受到商界和商界影响比较大的报界和学界的主流话语,未必是西方人文学科领域的主流话语。非西方社会当中由于不同的文化作为变化的起点会对变化的结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就更理所当然会出现种种不同西方现代性的所谓另类现代系,这样的观点在国际学术论坛上我们应该承认还是可以经常听到的。

国际舆论从别无选择到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很明显的另类选择,意味着单一现代型模式的普遍性得到重要的范例,这一点显示了中国模式的特殊性,也显示了中国模式的普遍性中国模式作为多选项现代性当中一个顾名思义当然是一个特殊的东西,肯定了中国模式是现代性模式特殊命题的同时否定了存在着普遍适用的现代性的命题,任何发展模式都不具有普遍意义这样一个普遍命题。不仅对思考中国发展有意义,对思考其它国家的发展也有意义,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模式是积极的具有特殊性消极具有普遍性。中国模式虽然不具有柏拉图归于理念的那种模式的作用即共享自上而下统摄竖向的作用,但它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原因,由点到面造成普遍的结果,迄今为止应该说具有由点而面普遍影响的现代性模式依然是西方模式,即便中国模式在全球的影响之下来理解。中国模式引起世人瞩目,意味着尽管中国的发展模式像任何国家发展模式一样,本身并不是某种共向的化身,但是中国作为一个特大型国家以其传统之深人口之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对整个世界发生影响,使得其它国家今后的发展或多或少也要从作为对中国发展的回应这样一个角度来加以理解。就此而言,中国模式虽然没有类型上的普遍意义,但是具有因果上的普遍意义。中国模式再怎么不可复制也都是油世界影响的,这一点前面好几位都已经讲到。在这一点上中国模式注定与新加坡模式甚至于日本模式不一样。尤其考虑到当今世界的两个最大的突出问题在我看来一个是安全一个是可持续,中国模式的因果上的普遍性尤其值得重视。这两个问题都对西方制度提出了挑战,威胁全球安全的恐怖主义显然与西方政治表达的政治霸权在一些地区引起的行列反弹有重要关联,而生物技术尤其像生殖器的人类科隆以及消费主义对于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造成的恶果在现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下不容易有效限制,在这样的挑战面前即使中国模式很难说有哪个国家会直接照搬,但是各国 人民或许都有充分理由对中国今后的全球作用有高度的重视。

(本文选自科技网“百年清华·中国模式”论坛,该论坛于2011年4月20日下午13:30-18:30在清华科技园阳光厅举办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