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上海,黄浦江两岸处处传递着生机与活力。
在浦东,一块与上海世博会核心园区面积相当的热土又成为焦点: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即将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经批准的一期工程总投资245亿元,占地3.9平方公里。这是中国内地首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乐园,也是继世博会后上海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大工程。
也在近期,中国银行宣布将在上海成立第二总部;上海工商部门出台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16条政策,给予创新创业企业更大的优惠……上海这座城市,在“十二五”征程上已经策动新的跨越。
后世博经济发展主线清晰
创新驱动促转型发展
经济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上海,人均GDP在2008年已突破1万美元,2009年和2010年先后超过新加坡和香港。在这个没有太多资源优势的城市,依赖原有要素拉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发展中面临不少突出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居住、商务成本攀升;人口老龄化加快,人才储备却仍然不足;越是深入发展,体制机制“瓶颈”更加凸显,改革攻坚任务更加艰巨……
如何率先走出一条适合特大城市特点的科学发展新路,成为上海面临的重大课题。
宁可放慢一些发展速度,也要争取更大空间加快调结构、促转型。“对上海而言,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没有出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上海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才能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他强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条路,是上海在更高起点上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定调未来五年上海发展路径的2011年上海两会,首次在成功倡导创新发展理念的世博园内的世博中心召开。会后公布的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发展转型迫在眉睫”这行字,特别醒目。
上海果断地选择了“创新驱动”的路径来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创新驱动”被视为国家或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达沃斯论坛发布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研究报告,把各个国家及城市分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发展阶段。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委员认为,以上海现有的条件,完全可以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进而带动其他城市乃至地区的发展。
为了给创新“让路”,上海调慢了增长速度。在上海的“十二五”规划中,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上海市市长韩正说:“上海的发展到了不应该再片面追求GDP的阶段。上海的发展动力正在发生着一些深刻的变化,土地、资源、环境都不允许延续过去老的、数量扩张型、简单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出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新路。”
上海虽然把增长的目标调低了,但是,转型发展的目标提高了,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到65%,这与形成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是一致的。上海已先于国内多数城市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但城市服务业增长偏弱,其比重远低于纽约、伦敦、香港等国际性大都市。上海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屠启宇表示,“从转型来讲,后世博上海经济发展的主线非常明确,就是要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结构调整。”
此外,城市创新活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全面增强等,也都列入规划。这些目标看似比较“软”,却与创新驱动的需求十分吻合。为了推进创新,上海的“十二五”规划还规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3%左右,这比“十一五”规划提高了0.5个百分点。本报记者 (谢卫群 曹玲娟)
院网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