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核从口入”,日前,欧美、泰国、中国内地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已对食品、农产品等日货下达进口禁令。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日本产品的国际形象将因此次核泄漏危机而遭受长期影响。如此,一直对外来食品、农产品等要求苛刻的日本或许会调整有关策略,扩大其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力度,这对其他国家而言也意味着某种商机。
中国大豆深陷外热内冷危局 利润远不及玉米水稻 上海公布房价控制目标
专家称未来十年收入差距还会扩大 多晶硅长单价涨至两年来新高 8月1日起未获许可不能经营乳制品 辽宁建高铁拆房 被指败家子工程 震后东京房价:真的贵得要命吗 和讯网新闻中心诚聘编辑 日本商品的美好形象正在遭遇一场严峻的危机。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日前发布声明说,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海水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含量超标。这表明放射性污染已从陆地、空中扩散至海洋,欧美国家上空甚至已经开始出现漂浮的“核物质”。这样的消息旋即牵动了全球非耐用品消费市场的紧张神经,一时间,封锁或避开相关日货、谨防“核从口入”成为多国不约而同的反应。
牛奶、饮料和相关食品首当其冲。来自路透社等海外媒体的消息称,欧美国家、泰国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大部分高端超市已经明确向有关日货下达禁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虽然日本食品、饮料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有限,但日本产品的国际形象将遭受长期影响,进而使相关行业身罹灾难性打击。即便核泄漏的风声告一段落,消费者的防患心理恐怕还会旷日持久,毕竟残留在土壤、海水中的核物质何时散去不得而知。
日货形象大跌
一直在淘宝网上代购日本奶粉的小李决定暂时放弃购买。她说:“辐射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只能放弃一直钟爱的日本品牌。”
正是东京都(京町)水务局日前发布的一则消息令小李紧张起来:东京都(京町)自来水厂检出了放射性物质碘超标,含量超出了婴儿所能接受的安全限量。
一直备受消费者信赖与钟爱的日货,正面临被多国叫停的命运。路透社香港分社称,中国香港政府日前表示,将禁止3月11日以后出产的来自日本千叶、枥木、茨城、群马及福岛5个县的食品及乳制品的进口,包括牛奶、饮品、奶粉、水果、蔬菜、肉类、鸡蛋等。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3月22日宣布,受核辐射影响的日本福岛等地区的乳制品以及新鲜果蔬将禁止进入美国销售。意大利卫生部部长法兹奥3月23日表示,出于安全考虑,意大利已从3月11日起禁止进口日本食品。此外,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内地大部分高端超市一致表达了“暂停进口部分日本食品,加强入关检查”的诉求。
日本食品、饮料等非耐用品的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虽然不高,但“日本制造”的国家形象将会受到殃及,这样的影响恐极为深远。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傅钧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来国际社会对食品类安全标准的制订与执行越发严格,公众的防患心理也越来越强。即便福岛核电站的风波平息,残留在土壤、海水中的核物质还是会存在。
“人们对日货的信赖感将很难恢复。”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向本报记者坦言,人们对有关日货的排斥态度恐怕会持续3年~5年。
殃及的不止是食品
赵玉敏指出,核辐射及其残留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潜伏的、长期的,并不能立刻显现,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性”放大了人们心中的阴影。因此,除了食品和饮料外,产自日本本土的化妆品、医药用品也会受到牵连,且影响面会逐步扩大。
而日本本土消费者的恐慌心理更加深重。据日本新闻网3月23日报道,日本东京宣布在自来水中放射性碘超标后,东京的超市和24小时便利店的矿泉水在几个小时内被抢购一空。
一直对外来农产品等非耐用消费品要求苛刻的日本,或许会选择重新调整有关策略。傅钧文指出,日本方面或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选择扩大开放农业市场,这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蕴含着商机。
“此外,为了保证国内生产线的延续性,日本方面或将调整产业链布局,将涉及核污染的环节转移至其他国家。”赵玉梅指出。
目前,对于海带等日本食品,美国、韩国等多国一致表示不会叫停,但必须通过辐射检测。赵玉敏认为,这种“网开一面”背后新增的检测环节会成为日后日本产品进入这些国家的新障碍。在这之前,以高品质著称的日本产品在入关时并不需要检验。
事实上,相关日本产品能否挽回人心,最终还要看核辐射何时化“危”为“机”。受访专家对此均表示需谨慎观望。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日本核辐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路透社援引美国一位专家的观点称,虽然东京目前的辐射量比平时高出10倍,即每小时达0.809微西弗,但这样的辐射指数其实还不到照X光核辐射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