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专著

王秀治《股权与治理:股改前中国上市公司制度安排的实证研究》

日期:2011/03/16|点击:3176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不仅为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一个重要的渠道,而且为激励企业家做正确的事情和正确地做事情创造了一个新的制度框架。不论是从内部结构还是外部规则来看,国有企业上市被认为具备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多数条件,因为上市公司产权明晰、政府行政干预较少、预算软约束、社会负担轻等。因此,人们期望国有企业上市以后其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然而,目前酝酿中的国有股减持意味着国有企业上市后并没有达到政策制定者设定的目标,国有企业上市并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终点站。

本书的目的是试图准确地描述国有企业上市为什么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本书提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框架,目的是:首先,为分析国有上市公司的绩效是否系统地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提供经验证据;其次,确定导致国有上市公司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包括股权结构因素与治理结构因素。第三,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和国有股减持的政策含义。

为达到上述三个目的,首先简要地回顾了中国特色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上市公司的主要特征,然后通过中美证券市场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有效证券市场的几个经验,最后运用色诺芬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面板数据,采用了两种经验估计方法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在解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方面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本书把股权结构分为三类,即所有权结构、股权集中度、股权流通结构。本书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应该与股票全流通相结合。

与现有同类研究相比,本书研究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得益于大样本面板数据,本书第一次区分了国有法人股和非国有法人股,分析了国有控股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2、本书第一次把股权流通结构引入经验估计模型,发现流通股或非流通股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3、本书检验了不同变量的交互作用对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绩效的影响,验证了“一股独大”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

4、本书应用了面板数据分析中的固定效应法来控制那些不可观察的因素对经验估计的影响,并考虑到缺失变量可能引起的经验估计上的可能偏差,使得经验估计的结果更具无偏性。

5、本书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必然伴随着非流通股的全流通。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10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