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慈善事业,架起了一座座好心人与困难群体之间的爱心之桥。
截至目前,市慈善基金会已累计募集资金51亿元,出资39亿元,实施了百余个助学、助医、助困项目,使超过230万人次困难群众直接受益。
面向未来,上海慈善事业如何发展?日前举行的“上海慈善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以“转型期慈善事业发展”为主题展开了热议。
约见嘉宾崔善江: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周建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徐永光: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
打造慈善品牌构造劝募网络
记者:募捐是发展慈善事业的源头,也是慈善公益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进一步打造慈善品牌,构造劝募网络,拓展劝募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崔善江:近年来,上海的慈善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募集资金的总量来看,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从募集资金的构成来看,不定向资金所占比例较低。因此,无论是满足现有救助项目需求,还是从慈善事业长远发展考虑,形成募捐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慈善组织是慈善募捐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践行者,从这个层面来说,社会募捐不足与慈善组织的劝募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为此,慈善机构和慈善工作者亟待提高三个水平,即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项目策划水平、管理水平。
做强做大慈善事业,需要慈善工作者有极大的热情、激情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向更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首先是积极开展从业人员在职培训,提升奉献慈善的精神境界、踏实做好实务工作的水平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其次要引进和培养专业化人才,招聘有志于献身慈善事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慈善组织中来,培养一批慈善资源利用、慈善资金保值增值、慈善项目策划、慈善项目管理、慈善劝募、慈善物资评估和物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有利于慈善事业长远、健康地发展。同时,要逐步扩大有爱心、有激情、有能力、有资源的劝募义工队伍,还要注意吸纳专业化社会力量加盟,形成职业人才与志愿者相结合的人才队伍。
慈善工作的核心是募捐,募捐的核心是要有好的救助项目。力气要放在确定救助公益项目上,以项目劝募,特别是经过努力能做大做强、能做成品牌的优势项目,通过精心策划、包装,定向募捐,从而得到社会大众广泛认同和支持,成为慈善募捐巨大号召力的一面旗帜。
多年来,市慈善基金会通过公开捐赠信息、公益项目公开招标、公布审计结果、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专项基金和救助项目进行诚信评估试点等接受公众监督,得到社会认同。但是,较之以往,民众和企业对所捐赠的资金或物资的去向、用途、效果等更为关注。因此募捐工作的公开、透明、规范,以及捐后信息的如实反馈等捐后服务工作,一定要更审慎、更细致,做到准确、及时、无误,使捐赠方的意愿得以充分实现,切实保障捐赠方的权益。以诚信、高效的服务取信于民,这是慈善组织最有效的自我“给力”。
从着重于项目到理念传播
记者:市慈善基金会作为全国内地第二家成立的慈善基金会,率先以非政府组织方式开展慈善工作,经过多年发展使上海的慈善事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今天,我们又提出慈善事业的“创新”与“转型”,究竟哪些方面需要创新转型?
周建明:未来十年,上海慈善事业不仅仅是聚多少善款帮多少人民,更重要的是为上海人民生活方式朝着和谐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就需要发展理念转型、服务动向开拓、工作方式创新及工作机制改革。
发展理念的转型是指把工作重点从着重于帮扶项目转变到传播慈善理念,吸引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慈善活动。慈善理念的传播、助人者与受助者的直接互动交流比捐款更重要。互动交流过程中,不仅使受助者得到爱心沐浴,也使助人者内心得以升华。在这样的传播中,逐渐使慈善活动走向自觉化、大众化、日常化。我们相信广大群众心里都有一份爱心,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把群众的爱心发扬出来,汇聚成慈善的力量。
当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生活意义的时候,一定要形成一种慈善文化,提供表达这种生活意义的话语和找到向大家传递这个话语的适当方式。我们希望更多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宣传慈善活动,讲述那些助人者和受助者的爱心交流故事,以此感动更多人,激励大家付出更多爱心。
应成为社会创新发动机
记者:除了要更广泛地传播慈善理念外,有人说“慈善组织还应该成为社会创新的发动机”,您是怎么看的?
徐永光:很多时候,慈善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包括教育、文化、医疗、残疾人、老人、妇女、儿童、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等。这些服务需要一系列服务机构来承担。这样的服务机构,实际上是慈善服务的终端,目前这个服务终端基本上是那些草根组织在做。数据显示,中国非营利组织创造的增加值在服务业增加值中只占0.3%。非营利组织的就业人口在服务业就业人口中也仅占0.3%左右。而美国有170万个非营利组织,承担了全国10%的就业,创造的GDP约占8%左右。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孟加拉的尤努斯教授创办“乡村银行”,专门给穷人提供小额贷款,让这些人拿了钱后去创业做小买卖。这样的小额贷款扶贫模式被富特基金会看好并资助80万美元。就是这80万美元的社会创新投资,让孟加拉四百万贫困家庭脱贫。“慈善的捐款应该让穷人提高能力,通过能力去赚钱,而不仅仅是把钱给他们。”
我们的慈善基金会也应该成为这样的社会创新发动机。一方面投入精力培育民间组织,让这些民间组织通过竞争得到慈善基金会资助,然后再由这些民间组织服务更多弱势群体;另一方面,慈善基金会也要做基金会的“孵化器”,让旗下的一些专项基金逐步成为独立的基金会。如果能在上海培育出更多独立的基金会,那将形成非常好的慈善生态,慈善事业蛋糕也将越做越大。(作者:陆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