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

日期:2011/01/18|点击:132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上海要通过文化软实力建设,夯实城市发展战略的社会文化基础,努力增进城市文化认同,提高市民文化民生满意度,提升城市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改进城市发展软环境,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上海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文化发展自身规律的认识不足;第二,城市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稳固;第三,社会各个层面对于城市精神的文化认同有待进一步增强;第四,全体市民参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有待进一步满足;第五,文化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第六,文化产品的原创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于上海文化建设在“十二五”文化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已经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和方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社会各领域的积极性,真正从“四位一体”的高度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改变文化建设在宣传文化系统内部封闭运行的老办法,改变就文化抓文化的传统思路,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放在全局的视野中加以思考和定位,更加主动地联起手来,发挥各方优势,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文化发展。

          二是,明确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制定科学的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从增强政府文化规划执行力的角度,建立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既有必要性,也具可行性。将城市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各级政府的方针政策、社会各界的思想共识、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需要选择有效的切入方式和运作路径,充分发挥现行政治体制的资源优势。

          三是,充分继承和发扬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上海世博会既体现了东道主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合作攻关、追求卓越等精神面貌,也体现了诸参展方在创新与传统、技术与人文、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敢为人先与同舟共济相结合等方面的精神理念。我们应该全面吸收世博会所形成的文化遗产,进而逐步应用释放到未来的上海文化建设中。

          四是,增进对城市精神的文化认同,彰显鲜明的城市文化气质。要进一步创新设计各个群体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拓展实践和参与的形式,使上海城市精神全面融入城市生活,转化为不同市民群体的文化认同。

          五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政府层面,要完善市场法制机制,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强相关文化部门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对于经营性的文化企业,要在转企改制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使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六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城市各个群体的文化权利。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更多地侧重“软件”的配套,表现在创新参与机制、投入机制、内容供给机制、提高服务能级、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全面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等各个方面。

         七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科学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上海需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认识、规划和部署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要在现有优势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转型升级,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八是,创新文化产品传播机制,提高上海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同时,还必须创新各种有效的传播机制,促进城市文化传播能力的提高。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11年上海文化蓝皮书》执行编委)

 

  本文源自“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上海转型发展——2011年上海系列蓝皮书观点集萃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