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首届省政府参事论坛:2011年世界经济展望与江苏经济发展”在宁举行

日期:2011/01/15|点击:8

让“大世界”回归老百姓

把“大世界”还给老百姓!一连两天,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钟祥财与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陈军先后向市政协递交提案,呼吁曾经的游乐场“金字招牌”尽快回归通俗文化、回归老百姓。

 “‘大世界’2003年停业至今,不单令上海人心存惦念,也让许多外地游客遗憾不已。历经几年施工,一年前‘大世界’就已经修缮完毕了,可是其功能定位和经营主体仍然扑朔迷离,导致迟迟不见开业。最近更有传闻说,上海历史博物馆等单位有可能入主‘大世界’。”陈军告诉记者。

始建于1917年的上海“大世界”是集传统戏剧戏曲、民间民俗展示为一体的室内游乐场,曾以“远东第一游乐场”而闻名遐迩。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可见“大世界”的品牌效应。陈军坦言:“其实老百姓早就给‘大世界’定好位了,那里就该是照照哈哈镜、吃吃小馄饨的地方,并且人人去得起,一玩就能玩上一整天。高铁开通的时候,我听老百姓们抱怨‘我有时间,可是缺钱’。他们需要平价的娱乐休闲场所。”钟祥财也在提案中写道:“大世界”是下里巴人的“大世界”,这是历史和文化的定位,这种定位无可更换,因为已得到世人的公认。这里所说的下里巴人没有贬义,是指传统性、共享性、娱乐性的文化消费主体,这种消费是当下社会和谐和城市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更不可取消。( 本报记者  范昕)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